1)第670章 没有李云龙解决不了的问题_抗战之铁血战将李云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国书,台湾人,31岁,日本士官学校第19期炮兵科毕业,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军刀奖”,后回大陆参军,在黄埔军校军官团和汤山炮兵学校等处任职,并于四年前被派往德国炮兵学校深造。

  在德国炮校期间努力钻研机械化炮兵战术,几经努力,他精深的炮兵战术造诣在德国国防军中流传开来。

  毕业时,希特勒亲自赠与黄国书德式军刀一把,并希望他能考虑在德国炮兵学校里任教几年再回中国,为此,德国战争部长维尔纳·冯·勃洛姆堡表示可以破例授予这个中国留学生德国陆军上尉军衔。但当时,日本对中国步步进逼,黄国书最终放弃了在德国的“发展机会”,毅然回国参加抗战。

  回国后依然回汤山炮校担任教官,全面抗战爆发后,黄国书被任命为炮兵第9团上校团长,指挥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炮兵部队与日军作战,让日军精锐板垣师团领教到了中国炮兵的厉害,黄国书也由此被称为“中国炮兵三杰之一”。

  这次委员长心组建了两个炮兵旅,分别委任三杰之一的彭孟缉和黄国书两人为旅长。

  彭孟缉,30岁,武汉人,黄埔五期炮兵科毕业,后入与黄国书一同被派往日本士官学校第19期炮兵科进修,回国后任跟黄国书一样任汤山炮兵学校教官。但由于他参与组织“复兴社”,任中央干事会候补干事兼炮兵学校分社干事,并出任陆军炮兵训练委员会及陆军福斯山炮兵研究委员会委员,所以后来黄国书去德国进修,他没去,抗战爆发后转任陆军独立炮兵第十团(机械化重炮团)团长。

  彭孟缉是重炮一旅旅长,麾下将士以他原来第十团的部下为基础扩编;黄国书则担任重炮二旅,麾下将士以他从中央炮校(原汤山炮校)带来的学生为基础扩编。

  以上是李云龙结合实际再加上从系统兑换出来的个人简历,要想跟一个人打交道,就必须先了解这个人,再说了,李云龙现在什么都不缺,唯独缺的就是人才。

  像黄国书这种连希特勒都能亲自给他代表德国军人至高荣耀的军刀,李云龙自然也喜欢,让他留在国军中实在是太浪费了,这样的人才就该又更大的舞台,而这个时期,委员长显然无法给他这个大舞台,在中国,也只有李云龙可以。

  “黄旅长,看你刚才是从后面回来,是不是发现什么了¨〃?”李云龙在黄国书耳边轻轻的问道。

  黄国书微微点了点头,脸色顿时变得凝重,“李长官您是不是也看出什么来了?”

  “不是看出问题了,事实上今天这辆火车上有很大的问题,很显然,你们这次秘密运送重炮的消息泄露了,小鬼子想打这批重炮的注意。”李云龙轻声道。

  “啊……”

  黄国书尽管之前感觉到了火车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