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花机关资料和图片_抗战之铁血战将李云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头的突击作战。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时,全共拥有271支mp18/28式冲锋枪和万发冲锋枪弹。经过了沿途缴获和作战损耗,到强度大渡河时,红一方面军还拥有300支以上mp18/28及万发冲锋枪弹,其中红一军团拥有176支。

  在作战时,红军一般将mp18/28集中以来,供精锐的突击队使用。飞夺沪定桥时,红4团的突击队每人装备1支驳壳枪、1支mp18/28、一把马刀及8颗手榴弹。在国民党军的作战报告中,经常出现“红军装备虽劣,但往往集中手提机枪(冲锋枪)猛扑一点,致频频得逞”的字样。

  从二十年代开始,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长达十年的武器禁运。流入中国的欧洲制造的mp18/28式冲锋枪,基本都是由在华洋行走私进来的。和同期流入中国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相比,mp18/28结构简单,对工装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且造价低廉,因此各派武装力量都曾竞相仿制该枪。

  1923年左右,上海兵工厂最先开始仿造该枪,并为该枪加装了双脚架,将表尺分划改为50到600米,每50米增加一个刻度。随后,沈阳、大沽、巩县、汉阳等兵工厂也先后仿制此枪。再后来,几乎所有的军阀控制的兵工厂和修械所都一窝蜂似的仿制mp18/28。四川一个拥兵不过一师之众的袖珍军阀罗泽洲,竟也设厂批量制造此枪。更夸张的是,闽南一个乡村土豪高为国,曾也请了几个造枪工匠,在自家院中造出了十余支mp18。就连装备简陋的红军,也曾在洪湖、鄂东南、闽浙赣等兵工厂少量仿造过mp18,银坑弹药厂也用步枪弹壳改制过冲锋枪弹。

  在最初的仿制品中,以毫米口径的居多。到后来,除了金陵兵工厂继续生产毫米口径的mp18外,其他仿制品的口径大都改成毫米,以求与毛瑟手枪子弹通用。阎锡山控制的太原兵工厂因为同时仿制生产汤姆森冲锋枪及配套的毫米手枪弹,所以该厂仿制的mp18也改为了毫米口径。

  在仿制过程中,中国人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青岛铁工厂仿制的mp18和mp28冲锋枪,将弹匣插入口改在了枪身下部。大沽兵工厂生产的mp28使用独特的50发直弹夹,比原厂弹夹还多装弹10几发。更有甚者,还出现过使用百发弹链供弹的mp18/28。

  各兵工厂出产的mp18/28仿制品中,尤以青岛钢铁厂在德国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出来的的5000支mp18/28质量最为上乘。太原兵工厂生产的质量紧随其后。汉阳和金陵出厂的质量也不错。相比之下,川造和赤水造的mp18/28品质就相当低劣了。

  扬威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