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9章 带头投资_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毅有些后悔上高原了。

  弄得如今被朱功亮给缠住。

  想要坚决的拒绝,想想又不是太合适。

  朱功亮为了华夏帝国操劳二十余年,从苦夷岛到各地的建设可以说都有他的功绩。

  只不过这个工程绝对是太难支持了,郑毅觉得如果要真掏出钱来,估计政务院那边得疯掉。

  他只能一脸苦笑的听着,盘算着用什么说辞来让朱功亮死心。

  但是朱功亮最后却转移了话头,将话题引到了建设工程私人投资项目上。

  郑毅心里觉得有些不安稳,不知道为什么朱功亮会提到这个方向上来。

  私人投资项目的案例,在大华是不少的,但大多都是在海外领地。

  比如说中南半岛,就采用了私人投资建设的案例。

  民间商人投资在那边兴建道路、铁路,甚至是海港,以修建的基础设施进行收益。

  据说效果还不错,起码在中南很多海港都开始盈利了,公路的收费也很多拉回了投资。

  铁路更是不用说,自建的铁路运输货物,这个来钱比其他的都要快不少。

  当然投资也更大一些,大多数私人投资的铁路都不会超过千公里。

  绝大多数都是几百公里或者百公里左右。

  作为支线与帝国自建的干线铁路连通。

  在新大陆那边开展的要相对好一些,很早之前在新大陆崛起的一批商人,就开始在那边投资基础建设。

  很多除了交通之外,甚至还涉及到了城市建设,许多城市都是私人投资建设的,然后交于政务院来管理经营。

  城市中的税收会返还给投资人一部分,可谓是一次投资,百年收益的典型。

  非洲那边也是一样,塔州城的海港建设最初就是私人投资,然后公路和铁路也都有私人的投资在里面。

  吴襄父子在北部连年征战,已经越过尼罗河的上游,开始向更西的位置去开拓了。

  向北则是渗透进了艾及,如今艾及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势力,三分之二都有吴襄父子的支持。

  那边的大商人进驻之后,为了方便经营和开发矿山,大多数都会选择修建铁路和公路。

  然后连通海港和内陆,这条线上的收益除了税收之外,大多数都归个人所有。

  所以私人出资建设工程项目,倒也不是太稀奇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朱功亮为什么会提到这件事情。

  难道觉得会有人投资的起这个工程不成?

  这个工程浩大程度,就算是帝国出资都有些困难。

  如果个人投资,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谁有这么多钱投资啊?

  动辄就是万亿、百万亿的资金,帝国有钱人不少,但绝对达不到这种程度。

  “老朱啊,你说了这么多私人投资的事情,难道你已经拉到了投资不成?如果你真的能拉到投资,朕肯定会说服政务院,让他们同意你开展这个计划,而且帝国也绝对给与权力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