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6章 跨海通道_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毅和朱功亮站在蓬莱港的码头上,望着北方广阔大海有些心中没底。

  “皇爷,我们建设部从五年前,就开始派人勘察和设计,我朱功亮向您保证,这计划绝对没有问题!”

  朱功亮满脸的热切,就差用手掌拍着胸脯子保证了。

  但是郑毅还是满脸的为难,对他来说这个风险太大了。

  朱功亮提出的计划,不是在半岛上要做什么事情,是要在渤海上打通南北两个半岛。

  说白了就是要修一座桥,跨越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渤海海峡,这计划他穿越前泱泱种花家都没做到呢。

  渤海过海通道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公里出点头,从蓬莱开始到有庙岛群岛,绵延差不多有七十公里,剩下的那一段大概有四十多公里的海峡,就能与南/京大连府最南端的老铁山连接上。

  郑毅还记得后世提出这条海峡通道的时候是90年代,但是直到新世纪的二十年代,才堪堪被审批下来。

  不是因为钱不够,当时的预算早已做的详详细细,三千亿资金就能修通,而且全是海底隧道。

  但更多还是担心技术层面的问题,毕竟这条通道每天要通过的人数以万计。

  稍微有点差池,那就会酿成大祸,甚至会让国家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但是这条通道有好处吗?那自然是有的!

  起码将两个半岛的距离缩短了十倍有余!

  若是走陆路,从蓬莱到大/连路程在一千六百多公里。

  而这么走的话,距离只有一百零六公里,加上需要绕道的地方也不会超过一百二十公里。

  郑毅和政务院商议复兴山/东半岛计划的时候,朱功亮就将这个计划给报了上来。

  这家伙多年做营造建设有关的事务,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华如今的疆域。

  指导和设计的桥梁、道路、隧道工程成千上万,徒子徒孙也是数以万计。

  郑毅也知道他的想法,这辈子就是想多修建几座旷世的大工程。

  其中就包括这条渤海跨海通道,也是他要修筑出来的第一座。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现在都属于大华的疆土,明朝廷想要再收回去那几乎是不可能。

  但是摆在大华面前的就是,两地分出渤海两端,北直隶还掌握在明朝廷手中,他们打不通陆路通道。

  只靠船运可以吗?当然可以,大华的海洋运输,在当前这个时代中,绝对是头把交椅的存在。

  但是要想到便捷性的话,海路的船运,到底不如火车和公路运输,更没办法做到时刻便捷。

  建设部倒是也提出了轮渡的方案,但朱功亮更想的还是修筑这条跨海通道。

  也就是用大桥,将两座半岛连起来,从铁山到蓬莱一百多公里。

  朱功亮提出这个想法,也是为了刺激山/东半岛的经济恢复,毕竟没什么能比个大工程更能让人聚集。

  从中还能带动各行各业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