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3章 建国准备_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辽/阳城议事厅,辩论正在激烈,对于建国提案的各方彼此争执不休。

  不过好在已经筛选了好几轮的提案,今日这些不过就是让郑毅拍板定一个。

  郑毅也只能耐着性子听取这些人汇报中夹杂争辩的讨论会,听得他脑袋都有点疼了。

  但还只能保持微笑,看着各提案的支持者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说着自己支持的方案。

  第一个争论的就是国名,国名是建国所必须的,就比如大明,国号就是明,只要国不灭国名就不会变。

  现在各方的提案之中,精选了三个方案出来,第一个名字就是汉,汉朝是华夏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终汉一朝,始终都是压着北方的游牧民族、西域小国、周边诸国打,强盛时期比如今的大明疆域都要大的多。

  所以华夏历代对强盛的汉朝,都是仰慕加憧憬,炎黄子孙也将自己称之为汉人。

  这个称呼无论改朝换代都没有变过,到现在中原依然以汉人为荣。

  关外一样是如此,汉人在这里是非常受追捧的民族。

  很多原住部落、女贞、蒙古等都想自己称为汉籍。

  这个国号的支持者也最多,当然历史上以汉作为国号的也最多。

  西汉、东汉、蜀汉、成汉、后汉、北汉、南汉、玄汉、邢汉、赤眉汉、匈奴汉、候汉、朱汉、郝汉、陈汉,粗略一数能够作为政权的都有十五个,如果加上那些小的起义以汉为号的就更多了,汉这个国号可见有多么的受追捧。

  这个国号的支持者多,反对者也多,反对者就是觉得历史上的汉太多了,无法彰显其独特性。

  第二个提案是兴,郑毅在苦夷岛第一座建立的村庄就是复兴城,也一直以复兴华夏为目标,东压倭国、南制李朝和大明,西击蒙古,压缩建州,所作所为都践行着复兴二字,而兴也有兴盛之意,作为国名是很不错的。

  不过这个国号太小众,反对者觉得不够大气,不能彰显如今关外的赫赫武功。

  第三个提案则是夏,这个提案的支持者仅次于汉,郑毅也表示有些喜欢。

  夏为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王朝,从部落时代进入集权管理时代的开始。

  而夏在上古时代又有大的意思,也代表的是受人尊敬和畏惧的大国。

  所以这个称号反对者也只能提出有些不够气派之类的话。

  郑毅知道,如果让这些人讨论,一年也够呛讨论出个结果。

  最终还是要他去拍板,既然如此那就直接拍了吧!

  “好了!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国号事关未来,在未来的世界中必须要叫的响亮,大家完全可以不要考虑只用一个字,不若就叫华夏吧,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二字从上古时期就代表我们炎黄一族,和衷共济、海纳百川,夷戎羌蛮无敢不服,均已华夏为美、华夏唯尊。国名华夏帝国,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