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9章 得志猫儿胜过虎_明末妖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王看完手中的清单,脸色瞬间变得灰败起来,拿纸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半晌才问,“德华此何意?莫非是捐官?”

  “捐官”是一种文雅的说法,通俗的说法是卖官,修辞手法叫“卖官鬻爵”,是中国历朝历代到了后期都会出现的现象,并不稀奇。大明王朝早在两百年前的正统年间就已经开放纳捐了。当时朝廷用度紧张,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筹集资金救济赈灾,朝廷开始零星地赐予散官冠带。

  到了弘治年间,朝廷规定,普通百姓纳银四十两,就可以获得一副冠带,成为“义官”,虽然只是一个做官的资格,永远都不可能做官,但也可以吓唬住不少人了。

  不过,人的欲望永远是无止境的,这些人花钱买到了做官的资格,自然就想实授,不过当时的朝廷还是很有节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松口。

  事情终于在正统十四年有了转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英宗皇帝被老太监王振忽悠得热血沸腾,要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瓦剌骑兵包围做了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国家遭遇巨变,原本就很脆弱的财政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新登基的代宗皇帝为了弥补亏空,终于点头同意发卖实授官职。他发下御旨,凡是捐输米豆二百五十石、谷草二千束、秋青草三千束、鞍马十匹任何一项,就可以获得冠带一副。

  有一位名叫张贤的生员不满足于冠带这样的空头支票,他希望能够有实质的回报,便请求进入国子监读书。按照大明的规定,进入了国子监就自动获得了生员资格,可以考科举了。

  朝廷起初回绝了这项额外的要求,但有愈来愈多的生员提出“送监”的愿望。

  接下来的几年,由于各地时有水灾、饥荒的消息。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山东爆发蝗灾,代宗派官员前往赈济,由于资金不足,代宗只得松口同意当地生员纳捐八百石粮入国子监读书的请求。

  自此以后,捐纳之门大开,国家凡是有大事需要用钱,如筹措军饷、赈济灾民、兴修漕河、修建陵寝等,都有官员倡议开捐。

  纳捐已经实行了两百年了,但朝廷一直都是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开放的最大限度就是国子监入学资格。刘慧明现在直接卖实授官职,真的是一点儿节操都没有了。

  刘慧明点了点头,肯定地道,“殿下说得没错,正是捐官。”

  见他没有说话,刘慧明又补充道,“朝廷用度十分艰难,臣离京时,陛下一两银子都没给我,还要我上缴钱粮,我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

  “朝局已经如此艰难了吗?”代王的脸上满是愤怒,随即又泄了气,自言自语道,“难道我大明真的已经无可救药了吗?”

  刘慧明默然不语,心说可不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