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七章、体制改革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位,就要和邦国政府齐平了。

  毫无疑问,非洲大陆那么大,未来的发展潜力肯定是超过本土的。

  现在不进行整合,把制度确定下来,未来这些省份发展了起来,肯定是要争取政治权益的。

  真要是过度到了民主自由时代,由民众投票做决定了,那么欧皇变成非皇,也是指日可待。

  当初把殖民地放在帝国旗下,而不是放在奥地利旗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让各邦国一起出钱,其次是有正统名分方便在德意志地区忽悠移民。

  现在这些工作都完成了,已经到了卸磨杀驴的时候。政治就是这么现实,弗朗茨已经决定合并奥地利、巴伐利亚、耶路撒冷的行政权。

  1875年就是最后一次财政分开结算,后面就会完全合并。政府再也不用这么麻烦,做两本预算了。

  弗朗茨接过了文件,仔细看了起来。即将过去的1875是一个好年,这是他登基以来,奥地利政府第一次出现财政盈余。

  尽管只要微不足道的两百万神盾,这也是一个伟大胜利。

  继位前几年,弗朗茨就没少为财政头疼,直到第一次近东战争爆发,靠发战争财才摆脱了困境。

  后面加快了殖民扩张步伐,政府的财政也是长年赤字,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收支平衡。

  现在可是金本位时代,不是信用货币时期,政府要印刷货币,必须先看黄金储备。

  玩儿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先要看看自家兜里有多少钱。没有办法靠增发货币弥补亏空,长期赤字会增加政府债务。

  政府的债务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那个度,财政就会被压垮。

  这方面希腊就是反面教材,前面政府使劲发福利,丝毫不考虑财政赤字带来的后果,后面就只能赖账了。

  毫无疑问,奥地利政府也欠了一屁股债,所谓的财政盈余只是存在于纸面上,在庞大的债务面前一朵浪花都没有。

  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合上了文件:“财政盈余,就用来减持债务吧!我们的债务压力还是很大的,要是遇到了突发情况,会非常的被动。”

  新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之初,小邦国担心中央政府会拿帝国财政补贴奥地利,自己会吃亏。

  为了让大家安心,弗朗茨定下了规则:中央政府不得对外举债,财政赤字由各邦国政府分摊。

  效果非常明显,中央政府的钱自己都不够花,每年都要向邦国政府伸手,每一笔开销都被大家严格审核,自然不存在挪用。

  这么一来,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就落到了邦国政府身上。奥地利的体量最大,需要掏的钱也是最多,加上自身基础设施的投入,债务一直在持续增长中。

  时至今日,奥地利的债务总量已经高达5亿神盾,近乎财政收入的3.2倍,比沙皇政府的外债都多。

  当然这个算法并不合理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