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五十五章 单一混汞_极品鉴定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帮主是在一周以后到达东北的,骆天当下飞了过去,这一次,他是孤身一人,现在和以前的情况不一样了,必须要有人坐镇公司,老罗主内,自己主外,这已经是分工明确的事情了。

  这一回合,是杨帮主请骆天去现场参观金矿,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种金属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而再,再而地介入人类的生活,春秋后期,黄金开始流通,战国后期,黄金流通十分普通,就连宫廷赏赐还有公堂行贿,使用的都是黄金,秦汉时期,就拥了巨量的黄金,可是到了东汉末年,这些黄金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东汉晚年,皇室和富豪之家慑于西汉末年的绿林军、赤眉军起义和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的威势,预防不测,他们进行坚壁清野,把大量的黄金和其它珍宝窖藏起来。但是农民军势如破竹,使官吏、富豪们措手不及,有的被杀死,有的虽然逃亡但往往客死他乡。因此,他们秘密窖藏的巨量黄金从此失传。虽然后世从挖掘出来的汉代遗址中,偶然也有窖藏黄金发现,但巨量的黄金相信至今还是被深埋在地下,不见天日。

  其后,黄金再一次当道,一直到今天,还有乱世黄金,盛世古玩之说,可见众人对于黄金这一固态货币的信任程了。

  对于黄金的鉴定骆天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对于金矿的了解,全是临时抱佛脚了一下,黄金的提取有的来自砂金,有的来自脉金。上世纪70年代以来脉金产量保持在75%~85%,砂金占15%~25%。从1990年代以来,由于环保因素,砂金产量份额进一步下降,如今以脉金产量为主。

  我国很早就有关于金矿的记载:晋代郭璞在《江赋》中提到:“其下则金矿丹砾,云精爥银。”《阿毘达磨俱舍论#8226;分别智》里也说过:“得此起依故名得此,如得金矿名为得金。”到了清代,吴汝纶的《李忠公神道碑》里也提到了:“开采唐山煤鑛,漠河金鑛,皆成绩昭著,与兵备表里。”

  由此可见历史上对于金矿的开采早有源头,据先到一步的杨帮主在电话里所讲,这一次东北的金矿是砂金矿床。

  这砂金矿床是以原生金矿床露出地表以后,由于机械和化的风化作用,使得含金矿脉或者含金母岩逐渐破碎成为岩屑和金粒等。然后,在外力的搬运作用和分选作用下,使比重较大的矿物(例如金粒)沉积在山坡、河床、湖海滨岸的地方,形成一定的富集,其具有工业开采价值者,就称为砂金矿床。

  现在马上就要开采了,采得的第一桶金的质直接决定了今后的出,这也是杨帮主着急过来的原因了,也让骆天急奔过去,一起见证这关键的时刻。

  骆天心里也捏了一把汗,虽然嘴巴上认为没有什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