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四章 古玩街的真相_极品鉴定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虹做得一手好菜,周伯斋也兴奋得亲自下厨,炒了两个菜,三个人坐在奇芳斋的顶楼天台上,其乐融融的,还真像是一家人。79免费阅

  一眼望下去,古玩街尽在眼前,每天下午是古玩街最热闹的时候,逛古玩街的人在这时候开始进来,到了晚上,人流量最高,古玩街两边当然绝大部分都是古玩店,古玉、碗碟、花瓶、香炉、牙雕、陶器、紫砂、书画……琳琅满目,每天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玩家前往淘宝、鉴宝,这其中自然是鱼龙混杂,真假莫辩。

  这条街骆天并不陌生,以前的他就常来这里捡漏,只是那时候的自己一文不名,很多次仅仅只是在奇芳斋的外面小心地瞅上几眼,却没有胆量推门进去,时隔没有多少日,自己却和奇芳斋的老板坐在奇芳斋的天台上饮酒聊天,只要自己愿意,奇芳斋成为自己所有,这人生际遇只能用奇妙来形容了。

  “这条古玩街数来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我们奇芳斋在这里也呆了有十二年,从开张到现在,日日有人走眼,玩家成功“捡漏”(便宜买到真货)的兴奋以及“走眼”(高价买了赝品)的扼腕懊恼,每天都发生着。见得多了,我们也淡定了。”周伯斋举起酒杯:“来,碰一个。”

  酒杯发出清脆的声音,骆天一饮而尽,接上话头:“以前我在古玩街也淘过不少货,不过真的少,假的多,时间长了,我也知道,这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做旧的,瓷器大多是从江西和福建运过来的,而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大多数来自于北方的河南、河北、陕西等历史积淀深厚的中原地区,由于文物出土频繁,造就了可仿造的文物“范本”众多,当这些本是工艺品的东西经过数次转手以后,就稀里糊涂成了“老货”。这些地区仿造历史久远,从业人员众多、“技术”娴熟,且能批量生产,很多时候能以假乱真,连行家都常常上当。”

  “哈哈,看来你对我们这条古玩街了解得挺透了,其实不止我们这一条街,全国的古玩市场都是这样子。”

  周伯斋放下酒杯,指着古玩街的背街一面:“你看那里,那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拿着高锰酸钾和酸,给釉面鲜亮的瓷器去除色彩,看上去显得陈旧,只要走进去,就能闻到那股刺鼻的味道,不怕告诉你,为了让奇芳斋活下去,我早年也做过这样的事情,戴上手套,修复做旧,给收来的旧东西清洗,每天都忙个不停。”

  周虹插嘴进来:“赝品生产环节开始批量生产,再经过做旧等后期工序,他们便向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供应着这些“货源”,绝大多数是去了最低端的市场,包括古玩店、古玩城、地摊和旧货市场,而中间的二级市场是注册的艺术品经纪公司、文物商店;最高端的市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