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宋代广州城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基础;西城则是为了保护新发展的商业区而扩建,规模最大,周长十三里多。三城东西相连,东面在今德政路附近,西至今惠福西路,南至文明路、大南路和大德路,北面在今豪贤路、越华路和百灵路一带。这一带今天仍是广州的核心区域之一。

  五,明、清:老城之外添新城

  明代广州城垣第五次大发展。明洪武三十一年(1380)把宋城三城合而为一,并向东、西扩展。其范围东起今越秀路,西到今人民路,南到今文明路、大南路和大德路,北跨越秀山,在山上修建了宏伟的镇海楼。城周长二十一里,称“老城”。1563年,又在城南筑外城,南至今万福路、泰康路和一德路一带,周长六里多,称“新城”。

  广州城很早便有严整设计

  珠江曾被称为“小海”

  与世界许多著名大都市早期因缺少规划和自然发展而形成的混乱布局不同,广州城很早便有了严整的设计。以宋城的街道为例,中、东两城以宫署为中心,呈丁字形,西城是外贸商业区,呈井字形。城内还挖有南濠、清水濠和内濠,既可收舟楫之利,又有利于城内的防火和排涝。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xue.net/]

  而且,为后人不太知道的是,历史上的广州,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并不只是一个孤城。例如在宋代,广州城附近修筑有扶胥、猎德、大水、瑞石、平石、白田、大通、石门八个兼有军事和商业性质的城镇,即著名的“宋八大镇”。这些“卫星城”与州城一道,构成了珠江三角洲上一片壮观的城镇群。

  当时的珠江水面辽阔,有“小海”之称,城南的西澳(今南濠街一带)是重要的内港,商船往来,百货充盈,为“五都之市”,附近还有大市街(今惠福西路)、象牙街、玛瑙巷等街巷,时人程师孟诗云:“千门日照珍珠市,万瓦烟生碧玉城。”

  “蕃坊”尽显异国情调

  “蕃学”中有阿拉伯人高中进士

  如今的广州街头,随处可以见到外国人的身影。实际上,早在南越国时期,广州已成为象牙、翡翠、珠玑等奇珍异宝的集散地,胡人商贾往来不断;唐宋元三代,在越秀区光塔路一带形成的“蕃坊”,人数已达12万~20万人,呈现“蕃药珍宝”,积载如山的盛况。

  广州的“蕃坊”设立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地点在今光塔街一带。蕃坊设蕃长进行管理,蕃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蕃坊”的日常事务和负责招徕商人。蕃长在实施蕃访的行政管理时,要根据侨居国的法令和本国惯例行事。侨民有信仰宗教和保持各自风俗习惯的自由,可以在广州购置田地和住宅。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xue.net/]

  “蕃坊”是广州城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