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架感言·通俗文学的先锋性_魔面赤心打灰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吸纳、赞美——在此时间点之前,这些先驱开拓者的作品尽管能在英国市场赚到钱,但在英国文学界的眼中,尚不过是‘通俗作家’的庸俗把戏罢了。

  至此,用于否定新文学的通俗文学定义,同时也是我们最熟悉的西方语境下的通俗文学定义,终于走上了历史的前台。

  2.通俗的先锋性又从何处来?

  迥异于同时期的英国文学界,对于面向小地主、小业主、白领、工人乃至农民的新文学,除了‘捍卫大地主和资本家利益’所表现出的天然立场以外,维多利亚时代的美国和俄国文学界的主流声音,普遍还是对这些新文学投以‘承认的态度’。

  细论例举,诸如普希金、克雷洛夫、爱伦·坡、爱默生等人——这些直面大众市场的作家不同于那些协会作家——他们不以协会荣誉论资质、不以协会典礼做宣传、不以协会人脉当靠山。能否为‘下沉市场’的广泛读者群体,带来值得阅读、值得购买、值得信任的作品,便是这一批先锋作家(以当时的视角而言)生存的基石。

  因此,他们跳出了迂腐的声韵、结构和所谓神圣价值,转而深耕起叙事、修辞和直面读者的阅读体验。而历史事实则证明了,奠定如今文学技术框架的是他们;解决消费者阅读晦涩、阅读不快乐、阅读门槛高、等等难题的也是他们;使文学成功商业化、让【基层作者】得以养家糊口的还是他们。

  归根结底,只有作者可以在公平的环境内、为了自己的收益而去市场中陶冶磨炼时,实用的新鲜技术才能得以催生。因此,这些在协会、在官方、在学阀们看来通俗无用的文学创作,才是真正为了生存而直面消费者、而进化、而引领时代的先锋。

  3.当代**网络通俗文学的先锋性

  必须首先要指出的是,目前我们所熟知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非是“一个作者的一份定稿”,而实际上是**古代民间无数的“二次创作者”,基于书商和个人的需求,从‘母本’开始不断迭代、进化、合订而成的,基于【民间视角】而非【官方视角】的通俗文学消费品。

  因此,我们在研究、夸赞、喜爱这些传承自**古代历史的文学名著之时,切不可忘记:它们先是通俗的文学,然后才成为了名著。

  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最为广泛的人民群众无法对一篇故事/一种范式/一类题材,主动形成群体性的记忆、主动翻新、主动二次创作,那它本身就缺乏市场前景,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名著。

  如果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当代**网络通俗文学的范畴内,并且抛弃“必须正能量!”这一官方视角的【有色眼镜】——显而易见,网文已诞生了一些具有先锋性质的、被市场广泛接受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