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分道扬镳_明末之海上雄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好啊!

  事情发展到了这步田地,他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上报朝廷,即便他后悔,事情也没有转折的余地了。

  此时,他反倒觉得,唐学志一战,大大的削弱了张献忠的实力,并不是坏事。

  赤山岛~

  当时,张献忠刚刚下令,全力反攻李大山,却没想到,一发炮弹在他不远的地方爆炸。

  身旁,十几个亲信,被炸上了天,军师徐以显身负重伤。

  就连他自己,一半的身子也被埋进了土里。

  活着的亲信们,将之挖出来时,他已经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

  好在,军医检查一番后,发现他只是受了点轻伤,经救治后这才缓缓睁开眼睛。

  一直等到唐学志舰队走远时,他才敢再次竖起大旗,收集残部。

  攻岛之战,唐学志杀死贼军近万人马,也就是说,张献忠的兵马还有大约五万之众,此外船上还有两千多从各地征集过来的水手和船夫。

  不久后陈洪范、宋一鹤来到了赤山岛,和张献忠见上了面。

  双方就招安一事,达成了一致。

  张献忠保留四万人马,其余人马,就地遣散,由朝廷出钱安置。

  朝廷依旧将谷城作为张献忠的驻扎地。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张献忠裁减的,都是老弱病残,相当于朝廷出银子帮他养老,剩下四万人马,都全是青壮,战力不降反升。

  奇怪的是,反对的声音,却很少,。

  原来,张献忠在谈判时,就在军师徐以显的建议下,拿出了大量金银,贿赂了宋一鹤等人。

  刘良左、左良玉也没少收他银子。

  就连熊文灿,也收到了一份来历不明的厚礼。当然,这已是后话。

  杨嗣昌所料不错,张献忠这个杠把子接受招安,老回回、罗汝才等人,纷纷效仿。

  一时间,活跃在湖广大地上,十几股大小匪军,纷纷来降。

  都把杨嗣昌和熊文灿等人,高兴坏了。

  朱由检得知此事后,更是对杨嗣昌二人,夸赞不已。

  不久后,湖广剿匪的捷报和一份由刘良左、郑崇俭等人,弹劾唐学志的联名奏折,同时递到了朱由检手里。

  同时,杨嗣昌在湖广剿匪时获得的巨大成就,也引来了许多人的嫉妒。

  朝臣上书弹劾,指责唐学志目无君上,无视朝廷法度,尾大不掉。

  有些人更是,直接攻击杨嗣昌,纵容唐学志的骄横跋扈,拥兵自重。

  就连远在襄阳的襄王,也派人递上了折子,指责唐学志在房县等人,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御史钟炌首先发难:“皇上,唐学志仗着您和杨阁老的宠幸,骄横跋扈,甚至连地方藩王都不放在眼里,据刘良佐和郑崇俭二人描述,当时。”

  “杨阁老都已经和张献忠谈妥了招安之事,他却不听调令,执意出兵,导致将士无辜死伤,此乃是大逆不道之举,臣恳请皇上,下旨拿他回京问罪。”

  朱由检皱着眉头,显然,钟炌的话,他听进去了,不过却极力的压抑着怒火:“杨嗣昌,此前不是还上书说,唐学志在湖广,屡立战功,解了襄阳之围吗,为何现在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他了呢?”

  左都御史商周祚上前道:“皇上有所不知,招安,乃是朝廷定下的剿匪之策,当下,国库空虚,战事多耽搁一日,就要耗费大量军饷,百姓就会多饿一天的肚子。”

  推荐: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