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4章 急赴洛阳_大唐第一闲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萧珪接到李适之的这封信开始,萧珪的这个年,就算是过完了。

  但是他的家里,还有许多前来拜年的客人逗留未走。

  除了轩辕里的一些左邻右舍,还有好几个伊阳县的官员,和在本县小有名气的乡绅、富豪。尽管萧珪从来都没见过他们,更谈不上有什么交情。

  但世上从来都不缺少锦上添花之辈,热衷于巴结讨好、阿谀奉诚的势利之徒也是比比皆是,萧珪早已见怪不怪。

  所谓上门就是客,他一律笑脸相迎,盛情款待。

  其中,还有几位萧珪的本家亲戚。这正应了,萧珪与影姝之前的猜测。

  至从萧珪那一位未曾谋面的教书老父亲去世之后,这些亲戚都已和他断绝了往来。但是现在,他们都以组团的形式一同来到了萧珪的家里,与他畅叙亲情,恢复了往来。

  对于这些“前据后恭”的亲戚,萧珪未计前嫌,一律宽容以待。

  这完全符合他现在的为人处世之道:广结良缘,少竖敌人。

  但是这也并非意味着,他会滥做好人。

  比如,萧珪得知一位堂姑的丈夫生了重病却无钱医治,他就以“借”的名议,给那位堂姑送出了一笔没有利息也没有还款期限的钱财。但是另有一位亲戚主动向他提出请求,希望萧珪能在京城替他那个在县衙做小吏的儿子活动一下,帮他儿子谋得一官半职,萧珪就委婉的拒绝了。

  类似这样的种种事情,萧珪最近几天遇到不少。每处理一件这样的事情,无论大小,细心的影姝全都记录在了她的小黄本本上。用她的话说,先生结下的善缘越来越多了。为免遗忘,还是记下的好。说不定哪天,这些“善缘”就能派上一些用场。

  在萧珪决定立刻赶往洛阳之后,他花了一顿午餐的时间,用一种非常客气的方式,对家里的这些客人,委婉的下达了逐客令。

  午饭过后,一长串的马车陆续驶出了灵观庄院。村口那条刚刚翻修过的老木桥,都有一些不堪重负,眼看又要进行一番新的大修了。

  客人走后,萧珪把王元宝等人全都请到了一起,向他们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为免王元宝过于担心影响病情,萧珪没有告诉他实情,只是称说李适之等人希望他能早点去到洛阳,趁着过年期间大臣放假能够聚上一聚,彼此多作走动。

  帅灵韵也守住了口风,因此王元宝并未生疑。

  萧珪叫帅灵韵在轩辕里多住一段时间,和王明德、王平安等人一起,好好的陪伴王元宝。影姝因为要养伤,萧珪也叫她留在这里,必须等到伤势完全恢复之后,才许她去往洛阳。钟正梅和彩蝶、团儿等人,也都一同在此陪她。

  至于张果老,萧珪遵循了这位老人家自己的意见。他说,既然你都要离家了,老道自然也该要走。

  但是张果老,不愿现在就跟萧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