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81章 977【文教政策调整】_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个举人名额。各地学子,在椰城考试,考出十个举人。这十人再来南京会试,单独设一考棚,给出一个进士名额。就叫……附榜。”

  所谓“举人”,就是大学毕业生,海外没有大学,属于临时政策。

  海外各地的汉人,总数也有二三十万了。高级知识分子虽然很少,但也得给他们一个盼头。专门为海外汉人,定十个举人、一个进士名额,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丁忧期满的费纯,如今是普通阁臣,他说:“设置海外科举附榜,就得划清户籍和学籍。许多海外移民,户口还在原籍,只是寄籍于海外。不划清户籍而设附榜,恐怕有闽粤士子,却去海外考试。”

  高考移民,在明代就已经很常见。

  清代的台湾就更明显,台湾最初几个进士,全是福建人和广东人。

  “此事不易。”户部尚书郭舜禹说。

  赵瀚说道:“不易也要做,让海外移民,尽快确定户籍。继续保留原籍也可,但子女不得参加附榜科举。一旦被发现寄籍科举,剥夺三代科举资格。而在海外落户的,他们的大陆土地,可赠给家属或亲戚,官府不要强制收回,否则没人愿在海外落户。”

  独自移民的,田亩自然留给大陆亲人。

  举家移民的,说是赠予,其实变相承认土地买卖。

  郭舜禹说道:“还得配合赋税政策,落籍海外的,赋税数额不变。寄籍海外的,额外增加田赋!”

  这时又没户籍联网,双户籍肯定能钻空子。

  但移民长期在海外,长久下来,他在大陆的土地,自然而然就变成亲属所有。举家搬迁的,那就更保不住,多半被亲友或邻居给占了。因此双户籍,并不能带来什么收益,还不如到外海官府把户籍落实清楚。

  而且海外进士名额,目前仅有一个,科举移民也收益不高。

  基本可以搞定海外户籍问题,个别漏洞,忽略不计。

  今天的御前会议,基本都跟教育有关,毕竟刚刚考完殿试。

  赵瀚问道:“来自中榜和北榜地区的官员,陆续上书,请求调整进士名额。你们怎么看?”

  “今朝的南北中榜比例,沿用自明朝,臣觉得不用更改。”首辅刘子仁率先发言。

  阁部大臣,一大半都来自南榜,他们纷纷附和刘子仁。甚至有人说,南榜科举竞争激烈,应该酌情增加比例。

  偏偏礼部尚书来自山东,王调鼎说:“比例虽同,但地域不同。更何况,中榜增加了广南省,北榜增加了玄菟省(吉林)。便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原则上也可以参加科举。臣建议,调整会试名额比例。特别是中榜,优秀士子越来越多。”

  这次科举,来自四川和湖南的士子,考试成绩明显爆发。

  特别是四川,就没怎么经历战乱,不但全省人口数一数二,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科举底子。成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