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1章 359【春联】_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把官吏累死。还有就是,某户的男儿,外出当官或者经商,多年之后把户口迁走,他名下的土地必然留给家人。一户两户,肯定能收回来,全国到处都有这种现象怎么收?”

  古代没有电脑,官府效率很低,这种事情多起来就无法禁绝。

  还是那句话,给出去的东西,你没法再收回来。

  想要收回来,就得扩充官吏数量,行政成本直线上升。

  各城市的官员住房,赵瀚都不敢建得太好,只比廉租房稍微阔气一些。

  这是在吸取大明的经验教训!

  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就建了许多官员住宅,也是分给官员居住,等官员退休之后再收回。

  结果呢,只几十年时间,京官都没地方住了。

  因为越来越多的官员,在分到房子之后,别说退休,就连死了都不把房子交出。

  于是从明代中期,京官住的房子,要么皇帝赏赐,要么自己购买,要么出钱租赁。

  以北京高昂的房价,京官若是不贪污,每月交完房租之后,工资只能勉强过日子,请丫鬟仆人根本别妄想。

  赵瀚要在每座城市,都建一些楼房,让官员免费居住——注意,免费居住,不交房租的!

  异地调任,房屋退回,不退就撤职。

  致仕退休,房屋退回,不退就取消儿孙三代的做官资格,因为官员在老家是有户籍和房子的。

  这种政策看似严厉,估计持续时间也有限。等赵瀚死后几十年,或许就会出现官员霸占房屋的现象。

  所以,官员的楼房不能修太好。

  但又必须比廉租房好得多,否则会打击官员的积极性。

  官员住房,规格是两室一厅。

  而廉租房只有一室,穷人全家挤在一室!

  说实话,抑制腐败是个大问题。

  赵瀚给官员的工资,虽然比大明要高得多,却不能满足他们佣人成群的愿望。这在古代是理所当然的,似乎做官就该有很多仆人。

  秦良玉跟赵瀚聊得很融洽,从住房聊到官吏,又从官吏聊到民生。

  秦良玉突然说:“我在南京看到一种盘娘糖,是用番薯制作的。听说番薯产量很高还不挑地?”

  “石砫还没引种吗?”赵瀚问道。

  “只引种了苞谷(玉米),有时候也种高粱,”秦良玉叹息,“石砫山多地少,能种稻米的土地不多,土民都生活艰难得很。石砫还算好的,这些年轻徭薄赋。旁边的酉阳宣抚司,那才是一言难尽。本来就很穷困,土司还横征暴敛,前些年甚至激得土民暴乱。”

  赵瀚说道:“这种土司须得严惩。”

  秦良玉知道怎么严惩,昨天她问过南京勋贵的下场。

  上了年纪的全部处死,青壮打散了扔去各个矿山,女子嫁给移民北方的单身汉。若有孩童,由生母带着改嫁。

  手段非常残酷,还不浪费人力资源。

  秦良玉问道:“可否给些番薯种子,老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