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3章 黄金麦成熟了_城市新农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北纺市‘第一酒楼’之间的来往,很是经常。

  如今,万仙酒楼、第一酒楼,两大酒楼,这半年,让张国栋收入五十万块下品晶石,桃源里又多了一座晶石小山。

  除去‘极品晶石’五十三块、‘上品晶石’一万零四块、‘中品晶石’十一万零八百四十五块,这些被张国栋收了起来。

  桃源一层,随意的堆放着两百二十一万下品晶石。李芸、秦丽娜、青竹三人即使不间断拿下品晶石修炼,也远远撼不动下品晶石增长的数字,她们用掉的晶石只是九牛一毛。

  第二天,宁云沙漠天气晴朗,那金黄色的麦浪滚滚,让张国栋、严教授、刘教授、康教授等人欣喜异常。

  因为今天就是‘黄金麦’成熟、收割的日子。这数月研究,等的就是这一天。

  ‘黄金麦’的好坏,关系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品质!‘黄金麦’预计单株产量只有普通小麦的五分之一,挂穗不多,但每一颗粒却饱满硕大、光泽晶莹、如黄金颗粒般。

  很是优秀。而且穗上的颗粒有丝清香,这是普通小麦所没有的。表现很优秀,但就是不知道实际口味等数据如何了。

  “开始收割!来领镰刀!收割时记得小心点,别碰掉穗子!”刘教授站在数把镰刀旁,给大家训话。

  原本打算将收割机开进来,但最后放弃了。沙漠里进收割机,真的不方便,而且这‘黄金麦’每一株虽然够高够壮,密度却很小,还不如这么多人一起拿镰刀收割,完后拿‘连架’(方言,这是手工打穗、脱粒的木、皮制作的工具,多见西北农村)脱粒。

  “知道了,教授!”年轻助手们兴奋道。人手一把镰刀,三位老教授到是对此很熟悉,但年轻人却不知道怎么收割,有样学样。

  张国栋也参与了进来。毕竟是自己的沙田里种出的,这收获,让他想起了许多年前小时候在农村的景象来。

  在他上初中时,老家农村也种些谷子、高粱之类的,尤其谷子,也是这么收割的,回去后,选个晴朗的好天气,将谷子铺在场子里,开始拿‘连架’转着圈的拍打,啪啪的声音,很是亲切。

  经过拍打,谷子颗粒从杆上脱了下来。收掉秸秆,就是谷粒了。八个人一边收割,一边兴致高昂的聊天,累了,就坐在旁边的遮阳伞下休息会,喝口茶或饮料什么的。

  畅谈七十年代,大家还是乡下做知青时的事情。许多人都经历过农场的摔打,当过农民。

  平方公里的面积,八个人硬是花了两天多时间才收割完。那水窖旁的凉棚下,堆着高高的一溜麦堆,人都进不去了。

  ——

  “啪啪!”17号沙田,传来一阵拍打声来。

  “轮到我了,我来,我来,你去休息下!这还真锻炼身体,这几天,可学到不少乡下把式!”

  “好吧,慢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