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四七章 贸易促进和公共财政_1635汉风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度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

  当齐国人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提出为双方贸易往来要建立一个货币承兑和清算中心后,惊讶之余,也不免喜出望外。需知,建立银行,玩金融,这可是荷兰人的强项。如今汉洲人竟然主动提出建立贸易结算体系,那最后一切还不是由东印度公司为主导,为其控制汉洲贸易体系增添新的工具和手段。

  于是,双方便在原东印度公司殖民据点古邦,现在被汉洲人改名叫保安的地方进行协商和讨论,建立双方贸易结算和货币承兑体系的可行性方案。

  当作为谈判代表的齐延辉向荷兰代表递交了一份结算体系的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后,原本抱着轻视态度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高级财务官卡尔劳·普鲁特顿时被惊到了。

  结算的定义,结算的制度,结算的实施细则,承兑货币的规定,结算的基本方式,信用结算和托收结算……林林总总,二十余张稿纸,均是一式两份,不同文本,摆在了荷兰人的桌案前,显然汉洲人为此提前做足了功课,也提出了有利于双方贸易往来的结算流程和细则,甚至有许多条陈,连荷兰人都未曾设想过。

  在协商谈判的第一天,东印度公司代表卡尔劳·普鲁特便不得不暂时中断谈判,表示需要与本方几位代表对这些文件进行认真研读和讨论,然后再据此进行下一步的协商。

  荷兰人,或者说是尼德兰人是17世纪欧洲最具进取心的商人。虽然他们确实是能干的农民和有技能的制造业工作者,但他们的成功并不来自农业和工业生产方面的优势。

  尼德兰人扮演着中间商的角色,他们贩买、贩卖和运输他人的商品。他们从亚洲购买大量的香料、茶叶、瓷器和生丝,从美洲购买白糖、烟草和皮货。他们还从欧洲北部购买更大批量的木材、粮食、牛群和铜,从欧洲南部购买羊毛、红酒、白银。然后利用他们充足的商船船队,将所有的货物运到阿姆斯特丹,以及其他尼德兰城镇,然后把它们卖给汇聚在那里的、来自欧洲各地的买家。

  作为中间商,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通过将进口的原材料变成商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尼德兰的商业资本开始迅速崛起和发展。若是按照这一条路径持续走下去,尼德兰的商业资本或许就会发展成汹涌的工业资本,进而打造一个英国式的工业制造大国。

  但进取心太强烈的尼德兰人,却创新式的发展了金融业和证券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获得赚快钱的方法。迅速发展的银行业为荷兰带来了丰富利润,大量向外国发放贷款导致荷兰本国的资本流失严重,荷兰向其他国家的借贷行为其实是在帮助别人发展经济。不仅如此,由于还款能力掌握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