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赐之地(六)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合格二字来形容——不算特别出色,但至少也在平均水平以上。

  史钦杰此人除在农业上颇有建树之外,他对于贯彻中央意图也比较坚决,比如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新华造船厂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原料丰富),目前已经发展成了拥有两个专用船台、一个通用船台的中型造船厂,拥有技术员、熟练工、学徒工总计约四百余人。在他们的努力下,虽然屡被抽调船只(有的被抽去远东,有的被抽回本土),但东非运输公司的船队规模仍然稳步壮大,目前该公司旗下共有16艘运输船——清一色的650吨级笛型船——总吨位达万吨,在西南印度洋这片海域算是首屈一指了。

  而也正是这支吨位不小的远洋运输船队的存在,新华夏岛的潜力才被彻底发挥了出来。比如,他们从苏伊士港辗转运来了大批波兰、德意志战俘,这些都有力地充实了岛上各处的人力,有的(德意志战俘)甚至还被远调至远东,支援了当地的抗清战争;再比如他们利用这些运输船,将修建于新华港的大型物资储备库里的各类商品分门别类售往奥斯曼、波斯、阿曼等国,年获利数十万元——当然了,这些国家的牲畜、生丝、女奴、果品(如椰枣)、毛毯、宝石、香水等商品也由这些运输船运回了新华夏乃至东岸本土,极大丰富了国内的商品市场。

  尤其是波斯萨法维王朝,这个国家近些年与东岸的贸易额的提升幅度是惊人的,从最初的不到十万元提升到了去年(1652年)的43万元,且今年的数据还要在去年的规模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据统计,今年东岸共和国光生丝就从波斯进口了约600担(波斯人已将东岸的生丝进口配额提升到了1000担每年,仅次于英国),这就是38万多元的贸易额了。如果再算上出口至波斯的少许金属器具、染色皮具、肥皂、高级印花布以及大量军资的话,今年东、波两国的贸易额突破五十万元不成问题,甚至如果他们与印度人的战争烈度加大的话,贸易总额突破六十万也不是奢望。

  波斯,已经逐渐成长为了一个令东岸人无法忽视的市场!

  当然了,以新华夏岛作为跳板向波斯、阿曼以及奥斯曼帝国的亚非部分展开贸易固然可喜,但对本土来说,新华夏岛最重要的部分永远是其能够提供的海量资源——都是本土急缺的。比如木材,别看本土的森林采伐量与日俱增,但偌大一个南锥地带竟然找不到一根能与新华夏岛媲美的优质大木,当今东岸的护卫炮舰和远洋商船基本都是用新华夏木材所造便是明证;再比如用途极其广泛的剑麻,农业、工业、渔业、海军基本都要用到;再比如棉花、可可、咖啡、橡胶、优质精煤、特有的海产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