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大动脉的贯通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年修成,每年投资约八十万元。

  四百万元这个数字在当年。是一笔闻所未闻的巨款。如果真按照这个计划执行起来的话,这将使得国家铁道总局的年支出费用暴增150%以上,这对当时还徘徊在赤字和黑字之间的东岸中央财政来,是一个不的挑战。因此,在一些交通及铁道部门官员第一次提议修建这条长度打破东岸记录(当然也是世界记录)的铁路的时候,政务院是给他们打了回票的,理由是中央财政有限,资源要优先使用到更重要的地方去。

  后来在当年下半年一次由政府与部分企业人士召开的会议中,该计划最后一次被人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后,预算刚刚转为黑字的中央政府终于开始认真考虑起了起来。随后,看到希望的国家铁道总局趁热打铁,再加上铁岭地区煤矿、金矿、锰矿、铁矿的相继发现,执委会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西北铁路的修建。但当时他们手头仅仅只有二十多万元的资金,连修建一期铁路都够呛,好在各家企业最后也各自出了一些款项,多少弥补了中央财政的不足。

  就这样,在多方筹措之下,西北铁路终于磕磕绊绊地修建了起来,并最终于今年年初完工,耗时五年零五个月。至于耗资嘛,虽然大量使用了奴隶工人导致成本有所降低,但最终仍然耗费了超过390万元的资金(其中超过一半为两年期银行承兑汇票,预计50年、51年为兑换高峰期),即便均摊到六年时间里,每年支出仍然接近了六十五万元,堪称一笔极为沉重的财政支出,而且还极大加重了国内的通货膨胀程度。

  但现在随着这条铁路的竣工,可以一切都有了回报。封闭的内陆工矿产区有了通向沿海地带的通衢大道,两边的物资和人员交流再无障碍,铁路沿线各村镇在国家政策倾斜下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其实这很好理解,国家花了大代价修建起来了铁路,这沿线若是不富裕、物产不丰富的话那还搞毛啊,当政府傻么?

  “盼这条铁路盼了六年了。”掸掉了被风吹到袖子上的一些煤灰,马甲转身走回了候车室内,朝围在他身边的一干官员们笑着道:“大发展的时代来临了,铁岭的资源条件非常好。原先可能在区位方面还有点劣势,但现在铁路一通,这劣势已经被抹平了许多。铁岭特钢厂、第一重型机械厂这两家骨干企业,必将能为我们国家带来新一轮基础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别的不,我们的锰铁已经被多个部门使用,已经被制成了轴承、气缸、轮对、齿轮等各种机械零部件;一重厂新生产出的蒸汽机也被各个部门密切关注着,早晚也会大规模应用到机车、船舶、工厂等各个场合去。总的来,发展前景很好啊……”

  马甲了铁岭特钢和一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