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四章 社会变迁(四)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一个地方流浪到另一个地方一样。东岸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社会的转型也实在是太令人目不暇接了!

  而乡村或城镇集市的解体也直接催生了大量专业性市场的成立。阿涅利隐隐约约听人说起,在首都东方县和北方工业中心的平安县,都已经出现了一种名为“百货商店”的超大型商店,凡是在一些私人小商店(大多是手工业者私人开办的)能够买到的东西,到那些百货商店里一趟就能买全,非常方便快捷。

  而且,据说现在去百货商店购物,也是一种非常时髦和出风头的事情。这些商店往往雇佣了几十个店员——很多都是破产小商贩——热情招待每一个顾客,他们各种货物一应俱全,购买十元钱商品的人和购买一元钱商品的人是受到同样招待的。特别是首都东方县的国营第一百货商店,据说出售数百种商品,全国甚至整个新大陆都没有一家商店能与之相媲美。

  专业或综合性商店(百货商店)的出现取代了跑四方的商贩们的职能,也改变着人们固有的消费习惯。铁路、公路、运河的不断修建和完善,则对这种趋势起着无与伦比的加速作用,甚至于,在沿海六县的县城内,如今很多人的衣着都已经不再在家里缝制了,他们转而从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商店定制或购买。

  “上帝作证,在东岸生活实在是太难了。按照报纸上的话来说,那就是社会加速转型、生活节奏变快,唉,不过终究是比旧大陆强太多了。在这里,我可以自由地做很多事情,我也有无限的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体面人的生活。”阿涅利将叮当作响的补锅工具拎在手里,然后沿着街道朝前方走去。

  这里是梅林县城内最热的场所了。一条石质桥梁横跨梅林河两岸,桥的两头是两个巨大的市场,一个叫农贸市场、另一个则是布匹批发市场。梅林港作为重要的南北转运节点,以及沿海地区向内陆腹地推进的起点(通过伊河水系),自然而然地便成了一个大型的货物集散地。伊河地区、西北垦殖局辖地的很多城镇的店主或商贩们,都是到梅林港来进货,然后再想办法运回去销售,这就造就了县城内一些批发市场的繁荣。

  此时阿涅利所站的地方就叫做“桥东布匹批发市场”,大量布匹推销员或中介用精光闪闪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每一位潜在客户。他们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泾渭分明地分作了两个阵营,一个专营大鱼河机器纺织厂生产的各类布匹,一个专门推销来自北方的平安织造厂生产的纺织品,双方在桥东批发市场这个著名的货物集散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试图让每一个来进货的商贩或店主们都购买自己推销的商品。

  竞争的手段不外乎廉价竞销以及各种空头许诺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