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碱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岸人已经做到了硫酸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位于平安乡的第一化工厂使用塔式法年产纯度为76%以上的硫酸超过三百吨;而纯碱和明矾目前仍处于大量进口的状态,无法做到自制。明矾先不去说它,单说这纯碱,绝对是东岸人此刻最最急需的化学中间品。

  纯碱这种物质,在如今东岸国内发展越来越快的工业体系中需求极大,钢铁、造纸、印染、制革、纺织以及即将发展的肥皂产业中都要大量使用。以前东岸人部分使用欧洲进口的自然纯碱,部分使用诸如石灰水、草木灰之类的替代品糊弄糊弄。不过如今显然不行了,就比如印染和纺织,要和欧洲人竞争,除了价格外,还应更加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而要提升品质,目前加工过程中的一些不是很规范的工序就要改正了,比如棉花脱脂过程中就最好全部使用纯碱,鞣制兽皮的时候也是同理。否则产品品质上面不能和欧洲拉开很大差距的话,光靠拼价格,总不是一件很靠谱的事情。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座主打纯碱制造的北方制碱厂便应运而生了。由于缺少制取氨气的方法,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仍旧采用的是古老的吕布兰法,全部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均由现担任第一化工厂厂长、自然科学研究院化学所所长的前中学教师宋强设计。吕布兰法在18世纪由法国人吕布兰发明,生产所需的设备和条件非常低,甚至可以说基本不需要什么专用设备,土法上马即可。

  吕布兰法制纯碱第一步就是要让食盐(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钠。关于硫酸钠,北方制碱厂可以直接问位于桔树乡的第一化工厂索要,他们目前一直在稳定生产着一些硫酸钠,且反应过程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还用了一个喷淋吸收塔——就像硫酸生产过程中的吸收塔一样——来吸收制得盐酸。目前宋强身兼第一化工厂和北方制碱厂两个厂的厂长,调剂一些生产成品给制碱厂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有了硫酸钠后,便可以将其与干馏过的木炭、石灰石在一起加热。在这道工序中,需要设计一个加热炉,通过加热炉里的空气或者干脆就通入热空气来使得硫酸钠与木炭反应,以生成大家所需要的中间产品硫化钠。生成硫化钠后,其还会和加热炉内的石灰石反应生成硫化钙和最终我们所需要的成品——碳酸钠(纯碱)。

  当然,最后一步加热炉内反应所生成的成品其实是混合物,成分比较复杂,有纯碱、未反应的木炭以及副产品硫化钙,其中纯碱约占40%以上。这个纯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进一步提纯了。由于木炭和硫化钙都不溶于水,而纯碱溶于水,那么就很好办了。里面的黑se木炭密度比水小,基本都漂浮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