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一章 南北新政 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德行,只要你给钱给够了,他们才不管什么防止技术外流呢,只要有钱赚,他们是没下限的。

  冯瑜也是通过他的意大利幕僚了解到这其中的一些事情的。不过这位幕僚的信息目前看来有些落后,他已经在北京和海州住了好几年了,不再出海的他接触不到最新的欧洲科技情况,一切都只能按以前的印象来,幸好目前看来影响不大。

  冯知州订购的两台蒸汽机组是用来驱动纺织机械的。为此,他还从英国人那里引进了一部分纺织技术。不用多说,英国人卖的基本都将是本国的主流技术,不太可能藏着掖着,因为冯瑜给的钱足够,克利福德回到英国后只需找来几个纺织厂的资深工程师,就一切都解决了,成本很低,利润空间很大。

  而说到英国的纺织技术,这二三十年来的进步确实非常大。他们通过自己研究,以及从东岸搜罗来的碎片般的技术信息,最终整合出了自己的东西,突破长期横亘在他们前面的技术瓶颈,国内棉布、呢绒的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而且,目前那些在这上面赚了钱的企业主们,仍然在加大投资,钻研技术,不断改进机械构造和生产工艺,以期获得更大的回报。

  可以说,新纺织技术的突破极大加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影响力。国内用工需求增加,对外出口兴盛,海量的白银被吸收进了英格兰国内,甚至还趁着东岸与某些国家关系不睦的良机,吞食了一些原本东岸纺织品的市场,确实非常厉害了。

  东岸人纺织技术这些年当然也没停下脚步,而且国家依然没有放弃这个产业,继续从国家层面拨款,资助几大国营纺织企业搞技术和工艺的改进。而且执委会还一致同意成立了纺织部,这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单一商品的部级主管机构(另一个是煤炭部),可见其重视程度。

  另外,在这次从西班牙人手里获得拉普拉塔之后,执委会还授意政务院在查科平原上规划大面积的棉花种植区,提高本地的棉花产量,就近兴建纺织业主导的城市,改变原来棉纺织工业两头在外的产业困局,减少物流运输方面的成本。

  在毛纺织方面,他们的努力要更早,羊毛运输专线铁路就是这种努力的具现化成果。虽然因为资金不足以及政治派系倾轧等因素的影响,羊毛运输专线铁路命运多舛。但在有心人不懈的推动下,两条起点不一样但终点一样的运输南锥地区羊毛资源的铁路依然坚定地修建了起来,并可以预见在未来一定会为东岸的经济发挥重要的作用。

  纺织工业,确实是国之命脉,必须不断精益求精,发展壮大!如今,看来清国也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冯瑜买蒸汽机和纺织技术,难道索额图就不知道吗?康熙就不知道吗?如今满清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