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二章 北宁 十一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你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不尊重市场规律,不发挥比较优势的话,一切都会成空,你们不要学这些人的坏习惯。”

  “或许有人会认为弘理水库所带来的这些生产都太低级了,除了一家建筑材料厂以外,就是加工食品的企业,利润也不高,简直无聊到爆。但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除了食品加工这种门槛极低偏偏社会需求有特别大的行业以外,还有谁会看上我们这里,一个偏僻遥远、运输成本极高的地区。而且,在各地建立食品加工厂,对于增加食品储备,抑制饥荒也是存在好处的,因为食品加工厂的粮库也是粮库,也能储存粮食,是国家粮库的重要补充。难道你们都希望,当本地连年歉收,食品供应不足的时候,被那些远道而来的冷酷地盘算着饥饿的人们口袋里最后一点余钱的商人们所支配吗?”刘厚非用一种教训的口吻说道。

  他这种话其实是意有所指的,主要是针对一些从发达地区引进来的干部。这些人多是首都青年干部专门学校培养的学生,少数是兵团堡的毕业学兵,见多识广,来到北宁这种落后地区后,一时间没转变过来,提出的目标有些不切实际,比如就有人提出利用弘理水库的天然动力生产农用机械,发展地方经济,但事实上宜民县这里能够做好对农用机械的维护保养,可以自产部分零件就烧高香了,其他的都有些不太切合实际。

  刘厚非对那些年轻干部们将目光盯着机械加工、装备制造行业非常不满,认为从最最基础的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做起来才是靠谱的,其次则是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如此积累了本钱之后,才有资格涉足更加高精尖的行业。在这一点上,反倒是那些军转干部、农民干部们比较接地气,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熟悉地方情况,人生经验丰富,可能不具备什么开创性,但做一些比较基础或简单的事情,他们还是可以胜任的。

  “是极,是极!刘专员说的极是!”这不,就在刘厚非还在惦记着军转干部和农民干部的时候,一位穿着厚棉布春衣,额头上沟壑万千的农民干部马上就拍起了马屁,只听他说道:“在我们这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但农业基础又非常出色的地方,搞农业深加工是天然的选择。而且这个市场足够大,足够撑起非常多的从业人员,这简直太棒了!你看看,咱们宜民县农民普遍是坐在低矮的茅草棚子或木屋里,用木制或陶制的粥碗吃饭,手里拿着勺子、筷子,嚼吃着干硬的牛肉或咸鱼,轮流用大啤酒杯喝酒。只有那些稍稍有钱的人,才会用玻璃器皿、瓷器、高级筷子吃饭,但也远远比不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经济都这么萧条了,造些厉害的机器卖给谁啊?还不如从衣食住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