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一章 独吞 四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的殖民重心在赞比西河流域——并往这里迁移了第一批移民一千名来自广州府的移民,其中绝大部分是疍民及其家属。

  这些新来的明国移民毫无疑问是比较适应义成港的气候的,这里地处南纬26度左右,年平均气温约在22度左右,与广州几乎一模一样(但气温波动范围比广州小);年降水量约在800毫米的样子,多集中在一年中五个湿润的月份,此时港口处在东南信风的控制之下,被称为雨季,比起雨水过多、过于湿润的广州要强上不少,人们生活起来也不会感觉那么难受;土地是肥沃的河口冲积土,多集中在南回归线到义成港一线,其突出特点是很高的定期恢复的肥力(腐殖质含量高)和含水量大。

  从本土调来这里考察的农业部官员们表示“这里的冲积土层厚达米,在有些地区竟然还有厚达10米的,都是些因富有分解或半分解的植物残体而含氮量高的腐殖质,含有机质达40-75%,非常适于耕作。而土壤含水量高也使得旱季降雨稀少时土壤不至于皲裂,这也省了移民们很多事,因此我们建议本土立即往这里安排移民,因为这里的农业条件实在是太优越了,优越到素称富饶的北鸭子湖流域都有所不如。天尊竟然给了这些黑人、葡萄牙人如此巨大的财富,可他们却不好好利用,真是暴殄天物,那么就由我们勤劳勇敢的东岸人民来替他们保管这一切吧。”

  执委会综合农业部和新华夏地方官员的意见后,决定在这里设立义成地区行署及义成港。今年年初,随着新一批流放而至的瓜拉尼印第安人的到来,义成港的居民总数已高达一千八百余人(含两百名愿意接受东岸法律的旧葡萄牙居民),他们在部分岛屿八旗土兵的帮助下,驱使原本葡萄牙人奴役的三千多名科萨黑奴,趁着旱季降水较少的有利时机,狠狠修缮了下葡萄牙人遗留下来的灌溉水渠和水库,然后仿新华港农业的旧例,在田间实行玉米、红薯间种——这是最符合义成港初期发展的农业种植形式——冀希望于来年能获得一定的粮食收成,毕竟不能啥都靠新华夏岛近距离输血吧。

  而既然大部分人手都被弄去了搞农业,那么自然没时间搞什么城市建设或道路交通了。不过好在这里有葡萄牙人修建的旧城镇,东岸人勉强也能住得下,虽然那些阴暗潮湿的欧式建筑住得不是很舒服,但作为一个新设定居点,你也别要求太高就是了——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修建的洛伦索马贵司多以石质建筑为主,较为坚固。其原因是附近地区是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树林较为稀疏,以榄仁树属、金合欢属、风车子属、羊蹄甲属、硬果漆等树种为主,因此缺乏足够的木材供大规模城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