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 一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一身了。这个岛上80%的植物都是特有的。而且因为与世隔绝而没有大陆上的很多病虫害,发展农业的条件相当优良——前提是东岸人独霸这里。同时在这座岛上执行类似锁国令的封闭政策,断绝和除东岸之外国家的交往。

  “这座岛上最值得警惕的畜生就是鳄鱼和野猪了,鳄鱼可能会袭击家禽,野猪可能会糟蹋庄稼,除此之外一切都很安全。”陪同李振纲等人前来丈量土地的一名科员开口说道,“不过它们的数量不多,你们可以在棉田周围种上仙人掌,这里的仙人掌非常厉害,野猪绝对会绕着走。当然在栽种仙人掌篱笆之前,你们首先要配合政府对棉河河道进行一番整治。”

  这名官员口中提到的棉河河道整治,其实主要指的是对棉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众所周知,棉河发源于中央高原,那里水量充沛,特别是雨季的时候,棉河水位往往会暴涨甚至淹没两岸大片土地。肆溢的洪水给河两岸的土地带来了充足的养分,因此这里的植被比他处更为茂盛,野牛群的数量也最多。

  不过现在东岸人要在这里开发棉花种植园,那么肯定不能任由每年都爆发洪水,因此如何防止上游冲下来过多的泥沙、使得河床逐年太高,最终导致河道蓄水量减少,就成了大家必修的课题。

  依照东岸人目前的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修建大量的人口蓄水池,此外便是深挖河道并加速其流入大海。在这之中,挖河可以从本土调集大量的挖泥船,看起来似乎比修建人工湖泊容易多了。但要知道这里可是热带草原气候、是干旱半干旱地带,白白让大量淡水流入海里简直就是一种犯罪。因此,在棉河流域尽量利用现有条件改建人工水库蓄水,同时开挖大量灌溉水渠浇灌作物,便成了消耗雨季时过量水资源的不二法门——而棉花这种大量消耗淡水的经济作物无疑是最合适的。

  当然修建人工水库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计划。在现阶段,主要还是靠在河道两岸栽种树木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为主,同时尽量修建一些长距离的灌溉水渠——水渠底部以砖石水泥砌成,上部盖上木板,以防渗漏、蒸发——来灌溉棉花种植园内的作物。

  棉河河道两岸栽种的树木以栎树、柳树为主,而不是采用新华港、塔城、圣玛丽岛一带的桉树。那些地方降水丰富,年降雨量通常在2000毫米左右,因此到处需要排水。东岸人后来从澳洲引进了许多桉树到这边来栽种,桉树这种植物经济价值不错,同时又是一个“抽水机”,生长过程中极其耗水。因此移栽到北部热带雨林、热带海洋性气候地区非常适合,而棉河流域的水资源本来就很宝贵,当然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