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章 战争岁月 一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只有一名教师。采取复式班教育,教授语、数学、自然、地理等五个年级的全部课程。

  这就是战争期间华夏东岸共和国乡村地区的真实生活。虽然东岸军队在前线势如破竹,但战争的持续进行依然对大家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预计随着战争烈度的逐步升级,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

  有这种预计的并不是少数人,至少邵元义最近就老听乡里的那名相熟的英格兰裁缝抱怨布不好买了,乡里的另外一名来自爱尔兰的皮匠也抱怨说以前很好买的熟牛皮现在也限量供应了,据说是因为大鱼河兵工厂一次性收购了太多的缘故。战争终究是爆发得有些匆忙啊,很多物资都没来得及进行大规模的储备,真应该追究那些随意开战的人的责任。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东岸共和国南方地区有大量意大利人、匈牙利人涌入,而在北方,也有为数众多的英格兰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从葡萄牙巴西殖民地偷逃过来。这些人很多都是不堪当地种植园主奴役的契约奴,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能够在长达七年的非人奴役之健康地活下来,但每日里比黑人还沉重的活计、粗陋的食物和阴暗潮湿的居住环境使得他们对此很不乐观,因此他们决意进行逃亡。

  这些人基本都是单身汉,因为不列颠群岛持续多年的战争而来到新大陆碰运气。当然大部分离开英伦本土的人还是去了英属北美殖民地,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信了葡萄牙人花言巧语的家伙来到了传说富饶的巴西。但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失望了,当他们因为付不起船资而签下劳务契约来到巴西后,船长在码头就把他们当场卖掉了。极端渴求劳动力的葡萄牙种植园主们像相马一样在他们身上摸来摸去,然后与船长讨价还价后买下了他们的五年或七年劳务契约,成为了他们的契约主人。

  接下来就是沉重无比的劳役了,因为不是主人的完全私有财产,他们的日过得比那些黑人还不如。无论是在那些伐木营地、棉花种植园、甘蔗种植园、烟草种植园还是咖啡种植园内,他们的生活都一样地艰难。再加上刚来时不是很适应巴西炎热的气候,因此这些人开始了一**的逃亡。

  而逃亡的最好目的地当然是南方的东岸共和国了,值守东岸边境的内务部警察们也许是得到了上级的授意,他们给予了这些逃亡者一定程度的庇护,即只要他们成功进入东岸共和国的领土范围内,那么他们便不会再被转交到追捕他们的葡萄牙人手。

  进入东岸后,他们可以在东岸北方的城镇或乡村内找到工作,因为这里一样极度缺少劳动力。有一技之长的比如裁缝、铁匠、石匠、锁匠、皮匠、酿酒师等等可以在城镇里体面地工作着,并且赚取着不菲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