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 五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类的设施,剩下的少部分可能会用船运输到下游支援西湖堡、大丰堡两地的建设。

  其实严格来说,西湖堡、大丰堡一线的沿湖平原地带还有相当部分没有被开发出来,等新移民过来后,完全可以组织他们伐木、烧荒。然后继续开拓新的农田。不过考虑到这些平原面积极其有限,东岸人今后面临的主要还是鸭子湖以西大片大片的丘陵低山地带。关于如何开发这些丘陵,便成了摆在执委会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为此,农业部曾经派员在这些丘陵地区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各方面因素都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经过长达一年实践的综合论证后,他们最后决定挑选了一个典型地带设点进行开发,以验证自己的发展思路。这个被选中的地点既有丰富的水源,降水气候也都很适宜;附近既有丘陵低山,也有小片的河谷平原,土壤肥力也参差不齐,正是农业部梦寐以求的实验对象。

  这个点就是后世克里斯塔尔以北地区。两条河流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小片难得的河谷平原,土壤肥力也相当不错;但此地向北便是大片覆盖着低矮灌木丛的丘陵地带,这些丘陵坡地有的土壤肥力尚可,有的则完全不行,要想开发这些地区,却是得花费一番脑筋。

  最初的时候,农业部里曾有人提议在这里开发梯田,然后种植各类农作物。不过在人地矛盾还没那么大——甚至可以说没有人地矛盾——的东岸,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来修建梯田,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况且那些梯田灌溉引水很是麻烦,多半只能当一些旱地,这粮食产量便会降低不少。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另辟蹊径,换一种全新的开发模式呢。

  根据农业部的粗略考察,这片区域较肥沃的土壤是棕色森林土,一年一落的枯枝落叶经过分解后给土壤增添了许多肥力,再加上降雨丰富(但不过量),土壤透气性也好(春季土温上升快),因此这些土地较适合耕作,且大多集中于平缓的河谷地带。但对于那些丘陵谷地来说,以粘性土壤居多的它们透气性较差,春季土温上升缓慢,大大缩短了作物生长的时间;且土壤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的状态,只能用于放牧。除此之外,数量占了绝大部分的丘陵坡地土质大多为砂质土壤,蓄水不足,这些土地除非施用大量肥料,并花大代价修建山区小水库,不然是很难派上什么用场的。

  农业部在经过反复论证后,最后选择了在这些坡地上种植牧草,然后饲养牛羊等牲畜的路子来利用此地的资源。在他们的规划中,这些坡地适合种地的便种植大豆,不适合的便种植苜蓿等牧草。为此,他们还准备在丰收农机厂研发出来的马拉玉米收割机的基础上,另外开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