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章 面貌(五)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可以理解了,东岸政府的很多政策为啥看起来一副精神分裂的样子了。即既要发展工商业,让农业成为陪衬,被工商业剥削,一方面又要想尽办法让农民增收,为此不惜给予了很多政策、制度和金融上的支持,国家财政也每年拨款帮他们完善水利灌溉、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不像后世某东方大国,三十年不怎么拨款搞农村水利完全和发展工商业的精神相悖。毕竟,东岸工业还没强大到可以大幅度反哺农业的程度呢!

  史丹利现在工作的河西地区,说实话已经不算什么蛮荒之地了。虽然这里的开荒仍然是进行时,但一些城镇却已经陆续兴建了起来,少数稚嫩的工业也冒出了萌芽,比起潘帕平原深处那些一无所有的地区真是要强上太多了。

  史丹利也是个实干派,不是那些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听取下属汇报的官僚。他更喜欢自己到乡间去看一看,听听当地的基层官员乃至农民到底是怎么说的。今天是1694年4月2日,上任的第二周,他便在河西县城内的办公室里坐不住了,然后就带上了秘书及几位科室官员,到近郊的农村实地走访。

  “腌牛肉仍然是市面上最主流的肉类制品,其总销售额超过羊肉、猪肉、鸵鸟肉、马肉的总和。不过养殖生猪和鸵鸟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农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现在公路、铁路和水运已经相当发达了,在组织完善的运输线路上,所有食品的运输费用都已经大幅降低,县际运输和跨地区运输其实没有多大差别。而且随着乙*醚等冷媒的大量生产,冻肉的长途运输费用也在逐渐降低,当然这需要增加额外的费用,腌肉仍然是主流。”秘书亦步亦趋地跟在史丹利身后,轻声朝他解释。

  “养殖生猪、鸵鸟、兔子、鳄鱼什么的,如今看来确实是一条增收途径。如果确实证明长期有效的话,值得在全地区推广啊。当然了,这需要和地区行署和县政府协调,农民增收的问题不该我们开拓总局一家操心,他们作为父母官,理应出更大的力。”史丹利右手拿着个烟斗,左右气势十足地摆动着,说道:“对了,河西县一带算是土壤比较肥沃的,无论是种植谷物还是牧草收成都不会差。但在西面的内陆地区,怕是就没这么简单了吧?”

  “是,局长您真是慧眼如炬。”秘书说道:“其实比起谷物,内陆地区种植玉米、马铃薯要更多一些。那里的草场范围也很大,因此为畜牧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据我调查所知,内陆地区的农民们普遍牧羊了更多的奶牛。他们从奶牛身上获取鲜奶,然后加工制成各色奶酪,向外销售获利。”

  “能销售出去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不大?我记得咱们国家对奶制品可没有什么保护收购价,这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