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五章 北高加索新颜(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庞大国家的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今彼得继位时间不长,但也已经开始了对军事领域的改革,他在莫斯科近郊创建的新式军队战斗力很不错,屡次打败旧军,给人一种面貌一新的感觉。另外,彼得也在顿河上游一带设立舰队司令部,打算建立俄罗斯帝国的海军说起来也挺可怜的,俄罗斯占了半个乌克兰,但却没出海口,至于北边的出海口阿尔汉格尔斯克和圣尼古拉斯嘛,不提也罢。

  彼得的种种军事野心,都让周边势力感到了不安。卫拉特蒙古人虽然迟钝,但也从前线俄军的动作以及其他人得告知了解了这一切,因此也陷入了焦虑之中。阿玉奇汗很清楚,现在俄罗斯帝国大概无法一口吃下他们不是不能,而是摊子铺得太大,没法集中兵力但时间长了的话,就凭他们这三四十万人口,肯定是撑不住的。因此,不如趁着现在还有点实力,尽快跳出那个可能会被四面包围的死地,到北高加索地区碰碰运气。至少,这里可以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援助,可以极大增强他们的实力。

  阿玉奇汗当时就是以这样的理由勉强说服了部落里的长老们。他指出现在已经不是蒙古铁骑纵横的年代了,火枪、大炮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训练有素的步兵完全可以打败一支骑兵,当年赫梅利尼茨基起义时,以步兵居多的哥萨克用火枪大炮打败不可一世的波兰骑兵部队,就已经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他甚至还举了中亚的一些例子,当地的游牧民族甚至就连土尔扈特人也极为头疼,觉得很不好对付,但他们在吃苦耐劳的俄罗斯步兵的攻击下,可以说是进退失据,连连失败。

  也正是这些令人无法辩驳的事实,让阿玉奇汗最终得以力排众议,将部落主力迁移到了北高加索地区。而迁移过来的蒙古人,自然将主力部署在北方面向俄罗斯的一侧,同时派出部分兵力扫荡高加索山区的原住民,建立起自己的防御纵深。

  应该说,阿玉奇汗的果断决策抓住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使得他们在俄罗斯这个老大帝国调整政策之前,就跳出了那个死地,同时还有富余时间料理内部,扫平不稳定因素,踏平南部山区的边疆隐患,总体还是比较成功的。

  而既然来到了北高加索山区,卫拉特蒙古人自然也清楚自己在外交方面该如何选择。他们几乎是全盘接受了东岸人的意见,接受奥斯曼帝国作为其名义上的宗主国,以改善周边的战略态势当然奥斯曼人也得到了实惠,不仅仅是虚名上的,同时也保证了他们那狭长的通往亚速要塞的沿海走廊地区的安全不过却拒绝了奥斯曼人提出的该宗绿教的要求,坚持信仰传统的藏传佛教。这一点让奥斯曼人有些不喜,不过有东岸人居中斡旋,问题并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