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九章 潘帕(三)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挣扎过,在去年年初,他们从战火刚刚平息的南尼德兰迁移了超过五百名说法语的当地居民来到此处定居也有避免使其成为法国人统治基础的意思在内,以抗衡东岸移民的人口优势。只不过,在西班牙人费了老鼻子劲才弄来了五百人的情况下,东岸仅仅今年前六个月,就有超过一千人从本土各县涌来,在让马德普拉塔或者说银海港的人口增加三千多的同时,也使得西班牙人一厢情愿展开的所谓移民竞赛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拼移民,你拼得过近在咫尺的东岸么?

  搞到后来,西班牙人也麻木了、认命了,特别是在他们的奥万多将军都已经不管的情况下,你让他们下面人怎么做?自然是只能当看不见了。于是,现在马德普拉塔就出现了这么一种奇怪的状况,即西班牙人和东岸人住在一起,但又泾渭分明,西班牙人过自己的生活,东岸人做自己的生意,双方互不干涉。

  当然了,说一点不干涉也不正确,因为为了安抚西班牙殖民政府的情绪,在东岸国家开拓总局的幕后默许下,当地的东岸人是正常给西班牙官府缴纳各种捐税的,其中也包括教会的什一税。只不过和野牛生意的规模、利润比起来,这点税负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随着如今这一艘移民船驶抵马德普拉塔港,整座城市的东岸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300人,主要从事野牛产业含捕猎、贩卖、屠宰、腌制、箍桶、皮革、旅舍及其他一些小生意。当地的西班牙人最初也从事野牛捕猎,只不过因为收购商基本都是东岸商人,他们没什么竞争力,故现在基本已转而从事农业生产,向当地的东岸移民们提供小麦、水果、蔬菜、葡萄酒、奶酪、油脂等各类食品,倒是让他们也多少挣了点钱,使得两大族群之间的关系不至于太过恶劣。

  朱衡朱老爷在儿子及数名随从的陪同下,小心翼翼地下了船,然后打量起了四周的情形。城市是典型的西班牙风格,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永远是教堂,其次是石质的官员府邸和仓库,剩下的就多是民宅了。与西班牙人居住的区域相比,东岸人的城区就比较杂乱了,且房屋也以茅草棚子居多,看起来就比较差劲。不过考虑到移民过来的都是些什么人,也就可以理解了,都是些投机者和苦哈哈嘛,正常。

  主营建材生意的朱衡此番来到这里,当然也是为了自己的老本行了,即是为了过来开办石料场的,不过规模不会太大,只是先来这潘帕地区占个位置罢了,为以后的布局大好基础。至少在目前,朱老爷的产业经营重心仍然是在本土的东岸大草原上,他开设于义昌县境内的石料场生产大量普通青石、大理石,产品几乎供不应求,尤其是在乌江中上游一带又新设立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