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六章 河间 二十五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船队中,有几艘船便是信使班轮公司的72吨级内河船鉴于国营内河运输公司已开始在一些河况较好的地方大规模使用150吨级内河小火轮,因此原有的72吨级船只开始逐步淘汰甩卖,而买家多为一些船运个体户或公司运输的主要是建筑材料。

  不过这些建筑材料可并不是给拓荒居民们修房子的,而是用来修建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的。在新设立的石泉乡等定居点,很多通往巴拉那河的小支流的河道很深,这使得即便是在降雨较少的枯水季节,它们仍然能从巴拉那河获取为数不少的河水,灌溉两岸的土地。这样的支流,从航运角度来说价值很大,因为只需稍稍拓宽下便可通航稍大一些的船只,对两岸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之大。

  但是,这样的河流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洪水期的问题。因为河道非常深,这使得洪水期整条河都拥有了远超正常所需的水量,进而导致通往灌溉水渠内的水的流动速度变得极为缓慢,大量泥沙淤积在水渠底部,时间长了之后影响农业生产。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修建水库和大坝了,即通过水库来调节巴拉那河与定居点附近四通八达的小河流、小溪流、小湖泊之间的水位差距,合理控制水量,这样每年的清淤工作应该就能轻松不少了。

  “想要修建水库,以石泉乡这边的情况看起来不难,毕竟这里的天然湖泊、水塘这多年,稍加改造就可以整饬出来不少小水库。但水库不难,修建大坝可就不容易了吧?这需要的建筑材料可就海了去了,总不能像前面那条小河流导水墙居然用荆棘扎成捆来敷衍吧,简直就是豆腐渣工程嘛。”刚刚下到岸上的文图拉船长双手叉腰,用一副指点江山的语气说道。他现在已经是信使班轮公司的高级经理人、船队队长,这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自然大不一样。

  他刚才提到的“荆棘导水墙”就是在石泉乡附近某条通往巴拉那河的小溪流口见到的。或许是缺乏建筑材料的关系,当地人将荆棘扎成捆,然后用粘土或草皮压上,堆积在河口附近,使得河岸的高度大致在高峰期的一半位置。

  初来乍到的人比如文图拉船长他们就是了总是会对这些荆棘导水墙感到惊异乃至不理解,不过据这些拓荒居民们说,他们的这种做法是得到了上级水利部门的认可的。毕竟建筑材料有限,而项目又实在太多,不可能每处地方都用多好的东西的,那样花费也实在是太高了一些,只能将就将就了事实上依照河间地区地方政府报上来的项目,政务院汇总后发现总金额已经高达一百五十万元了,因此只能大砍特砍,非必要的项目一律取消,必要的活在建的也要压缩成本,控制支出。不然的话,按照一年花一百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