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三章 蛟河(三)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女性八人);属于建设系统的工程人员有八十五人(他们的家属有男性五名、女性六十二人)、军警系统的官兵一百六十三人(他们的家属有男性七名、女性三十一名)、普通退伍士兵六十七人(无家属)、从前线返回转正的前奉国*军官兵一百五十九人(无家属);剩下的就都是普通移民了,

  总共加起来不到两千人的样子,基本全来自明国淮安府,少数是来自ZJ宁波府的自由移民,总数不超过一百。”兵团堡出身、之前曾在南锥某乡干过几年的年轻代理镇长拿着名册,朗声朝蔡佑国介绍着这个定居点的大概情形,只听他继续说道:“目前由于各种物资的缺乏,定居者的条件还比较艰苦,而物资缺乏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交通运输的不便。别看这里紧挨着乌江,但大兴瀑布的存在,对我们这些上游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件顶糟糕的事情,因为这极大限制了下游老区往我们这些新拓之地输送物资的效率……”

  镇长一边说一边指了指附近搭建起来的居民房屋。只见那些房屋都非常简陋,东倒西歪的屋顶、倾斜的大门、用树枝条编织的篱笆、黑黢黢的窗户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前来这边开拓的居民都很困难,他们多半身无分文——其实即便有钱也未必能买到足够中意的东西——不过据说开拓者之间却很友好,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在库页岛的集体农庄里彼此帮助、扶持走过几个寒冷的冬天的缘故,他们的社交圈子因为多年的友谊而异常稳固,彼此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困难,这对拓荒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精神属性。

  蔡佑国当然注意到了那些破旧的房屋——老实说,比他想象中住的地窝子要好,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地下水位较高,没法挖地窝子?——但他此刻的注意力显然更多地被交通运输的难题给吸引了。是啊,诚如这边的干部所说,大兴瀑布的存在真的是一个让人心碎的事实,大型船只开到大兴港码头后,就不得不停下来,然后将船舱内的货物一一卸到码头上,然后再用平板轨道车运到附近的火车站,通过西北铁路支线输送至新塘港。

  货物到了新塘港后,还得再折腾一番,即火车上的货物需要卸下,然后再装上吃水较浅、航行较灵活的内河小火轮,逆着乌江而上,将各类物资运输至两岸的许多港口。这样一种运输方式,确实是效率较低、成本很高的,因为中途两次装卸货物,费时费力费钱,但却又必不可少。除非,你能够说服执委会投入巨资将大型瀑布改造为一个大型船闸,使得船只能够越过瀑布,自由穿行在乌江上下游之间,但这又怎么可能呢?先不说建造成本方面的问题,就是技术方面也有诸多难题无法解决,因此大兴船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