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南太平洋(九)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么就只能用水磨功夫一点点渗透、分化、拉拢,最终达到全盘掌控当地经济的目的,而这无疑是需要时间的,故前期派一些军舰过来巡航、派一些护路队士兵过来压阵,也是很必要的事情,因为这能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

  1659年8月16日,四艘船只缓缓驶进了深处热带的瓜亚基尔港。不过背靠瓜亚斯河的这座城市却没想象中那么炎热,相反,海面上吹来的凉风使得这里的气候非常宜人,比起新华夏那种地方来说好了不知道多少。事实上不止瓜亚基尔如此,整个基多检审法院区大多位于高原之上,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怪不得这里是古印加帝国时代的核心区域呢,天气凉爽才是主因啊!

  有着瓜亚斯河及众多骡马道通向内陆的瓜亚基尔港腹地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消费能力也不弱,故年进出口贸易额相当不小。从这里,海量的木材、烟草、蔗糖、皮革、可可、咖啡、染料(植物染料)、谷物等特产品源源不断地装船运往南铁附属地,而来自东岸的五金工具、纺织品、建筑材料、药品、染料(化学染料)、海产品、精制面粉、日用品等特产经由南锥两洋铁路运至阿劳坎港,然后装船运到瓜亚基尔销售,双方之间的贸易互补性非常强。

  可以说,如果西班牙人不是那么抗拒的话,整个基多检审法院区(当然更北面的波哥大、巴拿马等检审法院区也一样)是能够依托与东岸的贸易慢慢繁荣起来,并维持一个产销两旺的局面的。当然或许有人会说东岸人在用工业剪刀差收割西班牙人的劳动价值,不过这又有谁在乎呢?西班牙人也是在奴役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为他们辛勤生产,他们生产出的热带商品运回东岸国内,愉悦了东岸人民,而他们这些奴隶主们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品质以及积累更多的金钱——当然如果奴隶主够慷慨手指缝里能漏一点下来的话(几乎是必然的),那么全地区都会受益于这种经济模式。

  “任何地区的温度都取决于它的海拔。”出身大鱼河青年干部学校的海关关长还是懂得一些地理知识的,只听他说道“本地人将整个基多检审法院区分为‘热区’、‘温区’和‘寒区’三个部分,热区很小,温区面积则很大,但寒区仍然笼罩了内陆多数城镇,总的来说,这里的气候是很温和的,而且水果、咖啡、马铃薯、可可、烟草、玉米、小麦、甘蔗、棉花、硫磺、铅、锡等传统商品的产量很大。另外,近些年来,在贸易的引导下,本地的种植园主们开始更喜欢种植水稻、麻类、豆类、丝兰、车前草、大麦及柑桔类水果,以出口至东岸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总之这是一片非常富庶的地方,人民生活也很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