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一章 东非海岸(一)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营却也能够给新华夏岛乃至本土带来不菲的利益。

  马万鹏当时就答应了马斯喀特人的请求,同时也写了一封比较正式的书信交给常做生意的老熟人拉希德带回马斯喀特,交由赛义夫苏丹审阅,大意是希望两国间尽快展开全面的商贸联系。当然马万鹏也没忘记写一封信回本土交由执委会诸公审阅,目前看来这封信可能还在海上漂着,尚未抵达东方港——这在平时似乎不是什么问题,可在第二舰队已经摩拳擦掌打算去东非海岸发财的当口,就比较头疼了。可不是么?这边马斯喀特人刚刚说要和东岸通商呢,你这边舰队搭载陆军就去人家殖民地登陆然后大抢特抢,这像话么?因此,马万鹏一听闻第二舰队抵达棉河港,立刻就派快船火速赶来要求郭子离北上新华港会晤,怕的就是第二舰队一竿子直接冲到桑给巴尔、蒙巴萨等地干了起来。

  而在郭子离率领主力舰只北上前往新华港驻泊时,留在棉河港一带的多艘护卫炮舰却也没闲着。他们与两艘第二舰队原本的武装运输舰一起,挑了个好天气,乘着东南风突袭了附近的科摩罗岛,然后抓获了大量奴隶,此时被绑着运上岸的就是了。

  这些科摩罗人与东非海岸的那些斯瓦西里人一样,基本都是混血人种。早期是阿拉伯人与黑人混血,后来又加入了许多波斯人,当然也有些印度人但数量极少。这些混血人种多数笃信伊斯兰,有些人——比如新华夏岛东南部的那些土人——甚至会使用阿拉伯文字,境内经商风气还算不错,文明水平也要超出那些纯血班图人不止一筹。

  不过文明水平比班图人高又咋样?在东岸人看来,这些科摩罗人和班图人都是一个鸟样,都只能拿来当奴隶,在种植园内干起码五年以上的重活,然后运气好活下来的被送到南非加入黑八旗,从此成为黑八旗自由民,过上有地、有牛羊的安定生活。

  这次他们出击科摩罗岛,前后耗时半个月,突击了多处地点,共捕获了大约三千多科摩罗人,暂时将统一寄存在棉河港,由当地的岛屿八旗土兵负责看守,等他们从东非海岸干几票大的生意回来后再统一处理发卖,部分送回本土修路,部分由新华夏岛种植园“消化”——话说自从史钦杰去职后,新华夏岛禁止使用黑人或斯瓦西里人奴工的政策已名存实亡,马万鹏这厮荤素不忌,并不介意使用黑人拓荒,他甚至曾经扬言“若害怕这些奴隶今后染黑新华夏岛,那么不妨阉割了他们好了”,一时令人为之侧目。

  “蓝长官,这几年棉花行情普遍看好,大庆盆地这一片兴起了很多此类种植园,劳动力需求极大啊。棉河港这里就有很多政府投资的国营农场,此外还有本土各县组团投资的,闯记投资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