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朱雄英的伪装身份_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该是枪声吸引了这些人的注意力。”

  对于对付狗熊来说,或许树木还勉强能算上某种优势,但如果对付立场不明且人数远多于自己的人类,那待在树上无疑就是坐以待毙。

  因此朱雄英收好绳索从树上溜下来,捡起掉落在地上的第一个弹夹后迅速朝着丛林里相反的方向远离。

  借助着夜视仪,朱雄英看到了来人,是几个猎户,这些经验老到的猎户应该是发现了自己离去时留下的某些痕迹,但并未进行追逐,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黑熊已经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了,熊掌和熊胆、熊肉都能够进城卖个好价钱。

  不过,这头黑熊对于朱雄英来讲,价值根本不值一提,他也不是为了打猎,所以没有与这些猎户争夺的心思,早点融入正常社会才是主要任务。

  一夜无话。

  第二天,因为已经靠近了秦岭边缘,所以朱雄英提前换好了背包里仿制的古代装束,他的装束倒也简单,除了古代的内衬和靴子这些,便是一件破破烂烂的僧衣,头发剃的极短,手上拿了根树木折的拐杖,虽然没有戒疤,但装个青年行脚僧,规避掉路引制度,度过刚刚来到大明世界的前期还是没问题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戒疤在汉地流行,是起源于元代志德和尚,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顶,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但佛门教派众多,在明代前期,不是所有佛门弟子都需要受戒的,朱元璋也当过僧人,他脑袋上就没有戒疤,这种情况在一些佛门教派里是很正常的,真正验证一个人是不是僧人的方式是度牒。

  在明初,为了防止世人随意剃度,朝廷规定只有拿到度牒的僧人,才可继续在佛门为僧,如果没有度牒,则要强制还俗,这主要是因为明初刚刚经过战乱,许多百姓当时为了生存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也有不少人削发为僧。

  而度牒这东西,在洪武六年前发的极为泛滥,洪武六年后才开始考试获取且二十岁以上的劳动力不允许落发为僧。

  故此,根据历史资料,朱雄英直接花钱用现代技术仿造了一个洪武二十二年发的度牒,比真的还真那种.毕竟度牒这东西对于现代来说,真没什么伪造难度,除非去京城大天界寺的僧录司对着档案来翻,不然谁来这都是真的。

  度牒三年一更换,这东西用三年不成问题,朱雄英估计实际上根本用不了这么久,因为僧人这个身份,只需要作为一个初期的过渡身份即可,而且僧人天然就容易获取别人的信任,并且能解释很多自己在生活习惯上暂时纠正不过来,难免易于当地人的地方。

  即便别人看了,也只会笑他在寺庙里待久了有些怪癖,而不会轻易起疑心。

  等到了府县之中,朱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