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9章 他什么都没说,才等于什么都说_英伦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9章他什么都没说,才等于什么都说了!

  为创作《大国崛起》,陆时又在巴黎待了一周。

  当然,这段时间他没敢再去巴黎大学演讲,生怕被那帮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给冲了。

  就这样捱到1月中旬,初刊首发。

  ……

  巴黎火车站。

  污污污——

  火车的汽笛声响起。

  陆时正拎着行李,和一众法国好友道别。

  在他身边,辜鸿铭也在。

  至于蔡元培和蒋国亮,

  两人已经带着《大国崛起》的汉语稿率先回国了。

  按原本历史,他们会在今年牵头,于上海建立中国教育会,

  蔡元培出任会长,

  蒋国亮则是爱国女校的理事。

  但因为受《大国崛起》的启发,蒋国亮决定直奔RB,参加《新民丛报》的编辑工作,并尝试进行针砭时弊的写作。

  离开前,他还说自己已经有了腹稿,连名字都已经想好了——

  《中国兴亡问题论》。

  这在历史中也确有其事,只是被提前了。

  因为《新民丛报》是1902年2月由梁启超在RB横滨创办的,蒋国亮本来只是主编,

  现在过去,竟是成了创办人之一。

  陆时与众人道别,

  “各位,不要再送了。”

  好友们都有些不舍。

  尤其杜马斯,

  “陆教授,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吗?留在巴黎多好啊……”

  陆时拼命摇头,

  “不了不了。”

  “唉……”

  杜马斯郁闷地连连叹气。

  他虽然遗憾,却也明白巴黎和伦敦的差别,

  巴黎大学确实很牛,

  可再牛牛得过剑桥和牛津吗?

  这两所大学都邀请过陆时,不还是被严词拒绝的命运?

  杜马斯说:“可惜。”

  庞加莱想了想,问道:“陆教授,既然如此,你来担任法兰西学院的通讯院士吧?不用常驻,只要书信、电报往来即可。”

  通讯院士的含金量一点儿不低,

  直到1997年,法兰西学院才出现第一名华裔院士,获得难度可见一斑。

  陆时点头,

  “这倒是没问题。”

  庞加莱欣喜,

  “院士的增补在每年12月,到时候我们会提前通知你。”

  陆时行了一礼,

  “多谢。”

  庞加莱微微有些尴尬,

  他本心觉得,真正应该说谢的是法兰西学院,

  招纳陆时,其实有蹭流量的嫌疑。

  当然,这不寒掺,

  从诺贝尔文学奖到儒勒·凡尔纳奖,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该蹭就得蹭。

  陆时当然也明白其中的门道,心照不宣。

  他转换了话题,

  “关于《大国崛起》,赫泽尔先生与我预测过,销量恐怕不会高,一年内应该卖不出五万册。”

  几个法国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听听!

  这是人话吗?

  如果年销五万册都不算高,那别的作家干脆不用活了。

  事实上,《大国崛起》属于比较好卖的历史读物,

  它通俗与专业并存:

  不研究历史的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