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章 福汉会_逆清184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赵志细细思索之后,最终提出了一个人选,那就是赵家原本负责牙行贸易的一个副掌柜,名叫薛桂年。

  赵源自然是不认识,道:“他能得二叔青眼,肯定有不凡之处了。”

  赵志点了点头,道:“没错,这个薛桂年过去是广州府的一个落第潦草秀才,屡试不中,最后投靠我赵家做了一个文书,不过这个人心思缜密,颇有头脑,这些年就把他提拔进了牙行,一路升到了掌柜,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赵源却有些担忧道:“能做牙行副掌柜的,来做一个机器厂的主事,怕是有些屈才了。”

  所谓的牙行,通常是指中间商人,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年代。

  到了明清时期,甚至已经有着‘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的俗语,从侧面也能反映出牙行贸易的兴盛。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广州十三行,便是指十三家广东顶尖的牙行,他们在交易中起着“评物价”以及“通商贾”的作用,甚至还具备一定官府收税的职能,因此处于一个官民交易的中间地带,凡是能做牙行贸易的,绝没有一个简单之辈。

  赵志摇了摇头,道:“原本是这个道理,可是这段时间,薛桂年在广州惹了一宗不大不小的祸事,我正准备将他先打发到外省去避避风头,既然眼下有了这么一个合适的机会,就让他先留在黄埔。”

  赵源没有追问是什么麻烦,既然二叔认为可以这么做,那自然无事。

  次日,赵源、亨得勒以及刚刚招揽的弗里德和弗兰克等人,再次驾车赶往柯拜船厂。

  这一次约翰·柯拜的态度比起上次要好很多,他也不知道从哪里学会了中国的人情世故,在签订完合同后,便盛情邀请赵源参加晚上的一场宴会,前来参加的都是广州的外国商人,而据柯拜所说,今晚的宴会还会请到一位大人物,那就是港英政府的中文秘书郭实腊。

  “郭实腊?”

  赵源听到这个名字,隐隐感觉有些耳熟,可就是想不起来。

  一旁的亨得勒提醒道:“当初正是此人向英国当局提供的资料,才促使外交大臣巴麦尊正式提出对华作战方案。后来也是此人接替了马儒翰。”

  听到这里,赵源顿时恍然大悟。

  所谓的郭实腊,其实还有一个更加有名的汉名,即郭士立。

  此人原本是一个普鲁士传教士,早年担任英国东印度公司翻译,曾多次在中国沿海口岸游历,在上海等地也贩卖过鸦片,为英国政府获取到大量的清军情报,属于一个彻头彻尾的情报贩子以及中国通。

  根据赵源的了解,这个郭士立曾经在国内长期游历,秘密获取了大量情报,并且呈递给了英国政府,最终正是这些情报促使了英国当局开战的决心。

  听到有这么一个人存在,赵源反而有些犹豫,他目前还不太想过早暴露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