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0章 生硬的第一战_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0章生硬的第一战

  处理好送去东南亚的物资,身在港城的陈冀生第一次忙碌了起来。

  霍生虽说不想让他直接去做风投,但港城经济跟轻工业的资料,却送到了沙田厂区。

  大概看了下出自港府的经济资料,陈冀生对于港城也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港城对比国内是不错的,但在世界上却很一般。

  十年之前,还是转口货物的集散地。

  南美那边的人均,都是港城这边的几倍。

  如今的港城工业,主要依靠纺织业,制衣业也是在纺织业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纺织业的原料多半来自鬼佬的殖民地,有原料,有生产线,制衣业是可以扩展一下的。

  这个业务算是符合芳妮集团的发展,如果胡生那边能跟老山姆谈下入股沃尔玛的计划。

  陈冀生这边就敢把芳妮集团的制衣厂,建设成周边规模最大的。

  想到各种机械,陈冀生也有些头疼,巨额的投入,就涉及到了股权的划分。

  七大佬是利益的结合,跟方姐之间,虽说有些事情可谈。

  但涉及到生意上,还是需要遵循规矩的,不然其他六大佬不会同意。

  过分的扶持芳妮集团,就是在扶持霍生。

  霍生的实力过于强大,不利于地产集团的内部稳定,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

  即便陈冀生这边想放水,其他的大佬们也不会同意。

  除了制衣业之外,美日的电子产业,也有向港城转移的趋势。

  现在港城范围之内,有二三十家组装收音机的电子厂。

  看企业名称,都是高大上的,分析分析也涉及到了所谓的芯片制造、封装与测试。

  但现在连个集成电路都没有形成产业,所谓电子产业。

  不过是二极管、晶体管跟电容器这些即将被淘汰的产品。

  现在上马这些产业,基本没几年的利润可赚。

  一圈算下来,所谓的电子产业只剩组装了。

  目前港城组装收音机的厂子,人多的不过百八十人。

  少的三五个人,一天也能组装近百台收音机。

  建造一个大型的收音机组装工厂,还是可行的。

  集成电路的技术现在已经基本成熟,这个产业还能吃上几十年。

  有了集成电路,二姐的赴美之旅,目标就很明确了。

  引进技术,在港城建立芯片业的基础。

  目前正值美日输出技术的时候,港城这边没有什么行业壁垒。

  二姐未来的电子帝国,现在差的只是钱而已。

  这次在那边沉底的资金,正好用一部分作为技术引进的款项。

  想到集成电路,陈冀生这边也想到了液晶电子表。

  石英表的技术不知道有没有,但那玩意儿没什么前途。

  不如液晶显示器的利润大,自己指明方向,再让二姐跟胡生,在美敌那边找几个技术人才。

  先在港城栽下液晶显示器的科技树,以后仅凭专利,就能搜刮欧美日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