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3章 朱与徐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你说的这个晚生后辈,里面包括朱子吗?”

  “你!”

  蹇义骤然一惊,其余群臣一起看向徐景昌,伱小子打算推翻理学不成?

  徐景昌喃喃道:“你们不能这么看我啊!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夫子之前的人,都提着灯笼过日子?若是朱子说的才是对的,汉唐的人,也都提着灯笼过日子?道理上完全说不过去的。”

  徐景昌越说声音越大,越来越底气充足,我是占着道理的,理直气壮。

  “诸位,历代都有新的局面,要应付新的状况,如果不能推陈出新,我们肯定要走回原来的老路的,赵宋殷鉴不远啊!”

  话说到了这里,朱棣彻底动容了……从孔家的地位,到殿兴有福,再到朝贡贸易。他明显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强行把大明朝掰回儒家的老路上来。

  朱元璋努力过,不过不算成功,而且毁于建文新政。

  如果他朱棣也做不到,后面的人,就都不行了。

  这是关乎朱家江山社稷的大事,不能马虎了。

  “解缙何在?”

  解缙急忙躬身,“臣在。”

  “朕前面让你修书,重新讨论正统大事,如今不光是大明正统,还有官学正统,你都要用心,要拿出让人信服的东西……这样吧,你一个人势单力孤,这一些恩科馆选,所有新进翰林官,悉数交给你。朕准许你选拔天下有识之士,一起共襄盛举。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要拿出新东西,不得有误!”

  解缙浑身一震,毫无疑问,这是个巨大的权力,如果解释清楚了,他就是当朝的泰斗宗师,不光是朝臣表率,还是士林领袖,完全可以取代朱熹的地位。

  当然了,如果没弄好,那也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臣,谨遵圣旨!”

  朱棣又道:“徐钦,你也跟着解学士一起修书吧!你们家有武将,也有文臣,文武齐备,也是千古佳话!”

  徐钦忙躬身道:“陛下盛赞,不论文武,皆是为大明效力,为陛下尽忠。”

  “哈哈哈哈!”朱棣开怀大笑,“说得好,你们要多用心。”

  朱棣随后又问了问新科进士的安排,责令吏部赶快安排妥当。

  蹇义只能躬身答应,众人从金殿出来,包括夏原吉等人在内,齐集吏部……这一次徐景昌开的条件再诱人,老夏也觉得应该站在文臣这边了。

  所谓的同志情义,也就持续了几天而已。

  毕竟不论是孔孟,还是朱子……完全是在刨祖坟。

  他们也看透了,徐景昌和解缙等人,不断拉拢盟友,扩充实力,他们最后的目的,必定是取代儒家治国之道,换成一种新的东西。

  由他们鼓捣出来的东西。

  是可忍,孰不可忍!

  “郭资已经卧病不起,宋礼被逐出朝堂,吕震担任大理寺卿,还有解缙的通政使变成了二品官……”刑部尚书郑赐哀叹道:“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