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2章 上了贼船的南孔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公,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晚生在通政司做官一段时间,我就发现了一些民间的案子,单从婚姻这一项上,就有弟娶孀嫂,兄娶弟媳的陋习。因此《大明律》明令禁止,且处罚很严——若收父祖及伯叔母者,各斩;若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妇者,各绞。妾各减二等。可即便如此,也是时有发生,胡风之害,可见一斑。”

  孔议身在民间,自然知道这些事情,但他没有想到,徐景昌一个少年国公,居然也能如此关心民生,他颇为感动。

  “定国公,你所讲极是,以草民观之,总归会越来越好的。”

  徐景昌又是一笑,“孔公是言不由衷啊!正所谓扫帚不扫,灰尘不会自己走……我是朝廷官吏,深受国恩,义之所在,必竭尽全力。我以为当下大事,应该是扶正祛邪,明辨是非。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清算过去的尘埃,恢复华夏万丈辉光。”

  孔议好奇道:“定国公,你有什么打算?”

  徐景昌笑道:“我想到了一些事情,比如替岳武穆建庙……将岳武穆的事迹编入书中,刊印之后,免费发放给天下百姓。还有文丞相,也要这么办。”

  刊印书籍,这是解缙负责的,在里面增加一些内容,不算是难事。

  孔议听得连连点头,“定国公此举,当真是振奋人心,实在是妙计。”

  徐景昌含蓄一笑,“孔公,这也不过是略尽绵薄而已。距离真正扫荡胡风,恢复华夏气象,还差得太远。我想着还要修建英烈祠堂,放在北平,也就是昔日的燕云之地。两宋三百年,不曾光复燕云,是天下无数有识之士的终生憾事。陆游、辛弃疾,他们一生都在想着,光复故土,结果只能含恨而终。如今在北平建立英烈祠堂,纪念收复故土的功臣,又在祠堂周围,另外修筑庙宇,纪念岳武穆、文丞相,还有无数忠义之士。正本清源,就从此事做起。孔公意下如何?”

  孔议忙点头道:“自然是极好的,草民佩服定国公的心胸格局。”

  徐景昌笑道:“既然如此,我想请孔公去北平主持修庙祭祀事宜……”

  听到这话,孔议立刻就要拒绝,可徐景昌摆手,拦住了他。

  “孔公,你的担忧我知道,南孔让爵,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不愧是圣人后裔,天下表率。你怕一旦答应了出仕,就会和曲阜北孔发生争执,到时候孔氏子弟内斗,让人贻笑大方,败坏了圣人之家的名声。””

  徐景昌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孔议的心坎上,“定国公,既然如此,又何必强人所难?”

  “不,这只是事情的第一层。”徐景昌道:“是非不能混淆,过去的教训不能忘记……你们孔氏一门也和华夏万千百姓一样,遭逢劫难,九死余生。如今大明立国才三十余年,有些事情,我们不做,再过几十年,想做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