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夜 定居山之殇(四)_无尽梦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军山东围,随着夏侯渊分兵的到来,蜀军的攻势也逐渐减弱。然而回首南望,南围那边却是激战正酣,蜀军已经是攻上山头。张郃正犹豫着是否回救,黄志却不得不制止他。尽管他心里也有万般不舍,但这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刻。不管是为了保存魏军实力,还是为了东海队,他都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时年张郃为荡寇将军,品秩比黄志的谏议大夫要低,且黄志同时兼任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军师,故受其节制,便领命伺机东撤。

  尽管熟悉这段历史,但身临其境的司马富强依然觉得如此的无力。史书无法写明双方每一条军令,每一次兵力调动,一切还看临场指挥。而他们面对的是蜀汉谋主法正,这个被陈寿评为“奇画策算”的法孝直。显然东海队的三个臭皮匠依然是稍逊一筹。

  法正兵分十路不仅仅是为了让魏军无法守护鹿角,其谋虑之深远,甚至考虑到了如何阻截魏军的突围。只有全歼夏侯渊大军于定军山,蜀军方能一路畅行无阻,出汉中,取关中。

  无论司马富强如何调兵遣将,总是被十路蜀军之一堵了回来,找不到一条活路,眼见着便要辜负夏侯渊的期望,将魏军全部葬送于此。

  黄志双眼赤红地盯着定军山南麓,那里烈火冲天,战斗已经接近尾声,蜀军以优势兵力彻底压制了夏侯渊剩下的半数汉中军。

  “我们反其道行之,就往西北方向走!”他转头望向司马富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去阳平关?”司马富强恍然大悟。

  他以前研究《三国志.张郃传》总是有一段相当不解的问题,便是其中一句“渊遂没,郃还阳平。”

  阳平关的作用在于西拒蜀军,而蜀军一旦过了阳平关,进入定军山所在的汉中盆地,那基本上就遏制了曹军通过斜谷南下的可能,同时也获取了兵出斜谷北上关中的机会。

  古阳平关地处定军山西北方向,即现实世界中的汉中市勉县武侯镇。按理来说,刘备大军从阳平关出来,南渡沔水以攻定军山,这一代应属于蜀军的地盘。

  而斜谷道位于定军山东面,是连接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通道,中途经过终南山里的太白县,南口名为“褒”,即现代汉中市北面的褒城镇,北口为眉县,在宝鸡市和咸阳市之间。

  两者的方向是截然相反的,这就引发了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为何张郃败军不往汉中方向取道斜谷退回关中平原,反而回了敌人的地头阳平关,成了一支深陷重围的孤军。

  古人写史总是惜墨如金,以致于留下一大堆谜题让后世不得不反复考证,依然没有个定案。就如同安阳曹操墓一般,其真伪恐怕还有待梦中人亲自去一探究竟。

  此时黄志一言既出,立刻让他想通了这一切。原因就是张郃反其道行之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