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44章 灵土研究所_神隐山海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44章灵土研究所

  “佛教净土有多少个?”

  “佛经里提及的净土有很多很多个,譬如在有关阿弥陀佛的经典内,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说过:“从这个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之间,有十万亿个净土!”

  陆修竹问:“净土是能养出来的吗?”

  沈青庵莞尔一笑:“我觉得可以。但师傅说我异想天开。”

  陆修竹沉思片刻,说道:“你说的净土,跟土壤学关系不大。如果你成了大修士,到了菩萨那种境界,自然能开辟净土。”

  沈青庵道:“普陀山原本有净土,但后来开放成旅游区,无数百姓前去游览,净土变了味道。这些年封闭山门,经过几位师傅的培养,普陀山变得清净了许多。”

  “你喜欢清净?”

  “我虽然是寺庙里长大,但在寺庙之外受的中学教育。我喜欢的清净是指心境洁净,没有太多烦心事。只有清净才能清楚认识自己,发现被忽视但却弥足珍贵的东西。跟师傅那种静夜敲木鱼不一样。”

  “道家也有类似的说法:‘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静之徐清”,安静下来,伱会清净。“动之徐生”,在动态下生生不息。在安静的环境中,思绪不会乱飞,在嘈杂的环境中,不会扰乱内心。”

  “陆修竹,你是道家哪一门的弟子?龙门派还是全真派?”

  “我不是道门弟子,学了些家传功夫而已。”

  经过一番交流,两个人的关系变得亲切了许多。

  大学生涯,4年时光,匆匆过去。

  转眼到了毕业季。

  某日晚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陆修竹将沈青庵叫出来,走在小院的操场上,灯影婆娑,清风徐来,两人有了第一次拥抱,窃窃私语说了很久的话。

  随后不久,沈青庵便离开了学校,返回普陀山静修去了。

  陆修竹继续留下来攻读硕士、博士。

  2586年,他拿到博士学位,留校做课题研究。匆匆五年过去,他写了很多文章,成了土壤学的三级教授。又五年,升为二级教授。然后他返回青海湖畔,创立了“灵土研究所”,继续从事灵土的研究。

  他有一个终极课题,研究“息壤”生生不息的原理。但因为息壤太珍贵,他现在的学问还不够,所以先从灵土开始研究。

  2600年,40岁的陆修竹进阶金丹,同时创立了“九品灵田等级系统”,找到测量灵田等级的“夙夜灵竹”。将一节竹子插进灵田里,一夜功夫,次日早上,看灵竹长高几寸,那就是几阶灵田!除此之外,他还研究出一些方法,在灵脉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将灵田的等级提升1-3阶。

  他把相关研究发表在杂志上,但没有揭示具体的方法,因为科研成果牵涉到利益,不能随意放出去。

  消息传出来以后,引起很多宗门和世家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